第48页

如她所说,他们这一波人都成长于战争年代。

生于危难,长于波动。

何秋露生于一个高知家庭,父母皆是早年的北京大学的学生,在校园里相识,打下了坚定的革命友谊。

在一起后,二人也留校任职。

战争时期,何秋露的父母曾一起助力西-南-联-大的建设。

他们是首批前往的老师,带着需要保护的资料和学生。

何秋露也一同。

她跟随父母去了联大,在那里长大,学习。

一开始,她以为那里是世外桃源,能够躲避轰炸和侵犯。

但事实上,敌人也打了过来。

因此,何秋露在那里见到了不少为了民族的大义而牺牲的士兵,也见到了不少为了保护一册书籍,而奔跑在弹火之中的学子。

他们都是普通人。

然而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却是挺身在前的人。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最让何秋露痛心的是,有一次,敌军的战斗机直接从脑袋上飞了过来。

轰鸣刺耳,学生读书的书桌都被震动得颤抖,玻璃碎掉,裂出碎片,逃跑的时候扎进脚底,都感觉不到疼痛。

死亡的威胁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