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2.蒸汽明轮水车船

买活 御井烹香 1980 字 7个月前

“什么!吹牛的吧!你们武林船厂这才成立几年,怎么这就造出能入海的机器船了?”

“就是,就连鸡笼岛一厂都没有造出来呢!不是说五十年内,机器船、铁船都尚且不能下水吗?你们这是这么一回事儿?”

除了鲁一、芳姨妈,还有那不知事的楚小弟之外,乍一听得这话,两个更士和楚家父女,面上都现出了讶色,牛均田更是失口反驳,满面的不信,他很快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礼,正想要找补几句,那小贩已是直接拉着他往前跑,“眼见为实,你瞧见了就知道了!”

“这是得要去看看!”

非但年轻人,便连楚父也展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很显然,这位就是平日很喜欢泡茶馆、看报纸,议论国是的那帮人。如今茶馆风行,从原本只在大州县有一一茶室的稀罕场所,变成了县城都有一三家,做工人得闲泡茶、读报,吃点心必去的所在,算是在路边摊和小饭馆、大饭帮之间,取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定位。

而与之相伴的,便是各地涌现的议论家,买地这里,并无敏朝的厂卫阴影,也很少听说有人因言获罪,虽然发表暴论也会引来反驳,甚至可能发展成群殴,但这种论战,对于议论家来说反而是一种激励,因此,越是繁华的地方,便越有人以读报、论政为乐趣,这些人自己的事业未必就有多好,但见闻一定是很广博的,那些埋头做事的老百姓不知道的消息,他们是如数家珍,而且也有自己的见解。

也就是这样的人,对于机器船是特别敏感的,若是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百姓如芳姨妈,这会儿就有点发懵了——机器这东西,在买地完全大行其道,新鲜的机器实在是太多了,为何就对机器船这么不可置信,这么关心呢?洗衣厂的洗衣大机器,发电机、风扇机,这些机器全都如此神奇,面市的时候,也没见他们这么震惊!

但是,若是常读报,常去茶馆如楚父这样的,那就不一样了,他们对于‘运力危机’相关的讨论,是了然于胸的。因为这是连着上了几期《吏目参考》的重点讨论。在茶馆中大家的主流意见,也是认为想要解决运力危机,无非是两个办法,第一,让机器取代人力,造出一次能运送大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机器船大量投放;第一,限制百姓的移动,那就要回到敏朝的窠臼里去,不再是有身份文书就能在买地境内到处行走,而是还要再加一个路条,限制对运力的消耗。除此之外,其余的办法不过是粉饰太平,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以及因运力紧缺而造成的物价上涨。

其实,买地这里的百姓,早已习惯了用机器来解决一切治理上的难题,凡是任何问题,似乎只要推出一种新机器便可迎刃而解,再加上他们又有仙画来开拓眼界。虽然看过的人占比不多,但他们会用文字来总结自己的见闻,这种对仙画的反刍和回忆,流传度又是最高的,哪怕文采平平,民间也非常喜爱,有些珍稀仙画,只有寥寥十数人看过的,流传出来的只言片语,都会有人专门去收集总结。从这些仙画之中,可以归纳出的最基本最没有争议的一点,那就是,在仙界,一艘船装载个五六百人那是家常便饭,倘若是六姐拥有的岛船,一艘船住个千把人,日夜行个百里,那也是轻轻松松,乘客们在上头还是锦衣玉食,丝毫没有将就之处。

机器船一定是未来!有了思维惯性,又有仙画作为论据支撑,机器船派的拥趸要远远高于路条派——这倒也在情理之中,一般有闲心做这种辩论的人,日子都不算差,就算因为运力不足而造成物价上涨,那也是温水煮青蛙,暂时不会感到太大的影响,但倘若恢复路条,那他们立刻就觉得非常不便了。

甚至很多更士,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在支持机器船,因为一旦要在原有的系统里加上路条,就等于是给他们平添极大的工作量,一想到就让人两眼发黑,很多人都认为,彻查路条,不许凭空迁徙,只适合敏朝那种死气沉沉的封建体制,在买地如此活跃的民间经济以及基础建设下,民间的迁徙本就是非常活跃的,根本就不可能用路条来限制,而且说白了,买地到处修路不就是给人走的吗?人都不能随意走动了,还花那么多代价修路,又有何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