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是少部分的换,梁李氏不愿意要, 只是拗不过便接着了,想着回头拿给梁何氏。
后来梁何氏不接, 梁李氏便只得拿着。
慢慢的,一开始分家时候那种有些愧疚的感觉便开始变了,特别是清若清若谢大娘来帮忙之后。
供晨食午饭、还有工钱, 就是她回娘家帮忙也没这么好。
清若后一次去给她钱时候她没接,与清若商量是否可以来帮忙,一家人嘛,再怎么也比外人放心。
清若没答应。
怎么说呢,大概就从一开始的愧疚,变成了有些不忿,后来就成了不平衡。
哪知道卖个破馄炖这么赚钱,县里也有其他卖馄炖的,也不见能像这样的,还就是个小摊子。
自然也有模仿的,就是梁李氏都回娘家去伙着嫂子弄过一阵,她总想着一个屋檐下,她每天就看着清若怎么搞,她也怎么搞就成。
如果模仿就能成,那这世上就没有难事。
清若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占了先机,她本身每日的食材成本就高,每次卖换就买新鲜的。跟着模仿的,一开始卖不完,几天下来就不可能再坚持每日换新鲜的,便开始恶性循环。
模仿的都没成,自然也包括梁李氏和她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