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

像吏部,兵部,户部三个比较重要部门的尚书,就多是从中书省和门下省调来的,户部,刑部,工部这三个全新,之前又没有类似机构的部门,就交给了和自己一样的新人。

苏易站起身来,先弯腰行了一礼,起身后笑道:“易之初入仕途,才疏学浅,虽然侥幸想出三省六部制,又在陛下和朝堂各位大人的器重下勉为尚书令,但毕竟经验不足,还望诸位大人日后多多提点。”

见苏易态度诚恳谦逊,众人脸色好看了很多,也不敢坐着接礼,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起身还礼。

户部尚书和蔼道:“苏大人不可妄自菲薄,单是这三省六部制,就非等闲之人所能想出。”

苏易认识他,是萧家的人,自己的姑姑就是嫁入了萧家,有姻亲关系,当然第一个跳出来为自己说话。

兵部尚书也捋了下胡子,笑道:“苏大人是陛下和朝中各位大人亲自选定之人,我等自是相信陛下和各位大人的眼光,今后必将尽心尽力辅助大人。”

这个人苏易也认识,父亲专门打过招呼,是他曾经的下属。

有人带头,在场的又都是人精,一时之间,众人纷纷赞扬苏易,先前有些生疏气氛一扫而空,至少表面看着和睦了起来。

一番相互恭维后,苏易看气氛差不多了,让两个侍郎从外面抬出了一筐竹简,足足有半人高,放在身前。

看着众人不解的目光,苏易解释道:“这竹筐中的竹简,是在下这些年来,对六部发展的一些浅见。”

他苦笑道:“想必各位大人也有所耳闻,在下早年身体不好,缠绵病榻多年。”

“当时虽然自知时日无多,却一直不曾磨灭报效大梁之心。”

他抚摸着这厚厚的一沓竹简,面色复杂,“闲暇之时,在下便在家中写下自己的一些见解,三省六部制就是从这些浅见中整理出来的。本来以为它们可能一辈子都不见天日,但在下,终究是不甘心……”

听闻三省六部制是从中整理而来,不少人的目光瞬间重视了很多。

苏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肃然道:“眼下尚书省刚刚成立,陛下和朝堂上各位大人可都看着我们,期待能做出一番成绩。在下今日也不藏私,将这些不成形的浅见给诸位大人做个参考。”

他站起身来,亲手将一卷卷竹简分发到各位尚书手中,声音恳切,“希望这些浅见能对诸位大人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