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无奇不有

原来我民国正在搞一个选美大赛,美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谁更肥胖,连国王都参加了,并且有望获得前三甲好名从次。

任真佞虽然拒绝了神农减肥的提议,却表示了对他的欢迎,然后就极为热烈地向他请教增肥的诀窍,尤其是快速增速的最佳方法,可以帮助拔得头筹。

这种事与愿违的勾当,神农怎么会帮忙?而且他很清楚肥胖是病对人的伤害很大,他又怎么能给那些人帮倒忙?让那些无用的赘肉不减反增?

所以他更郁闷了,然后看了一眼热切希望更胖的国王,拿脚走人。

否则看到那张肥脸,他得支持不住,晕倒在地。

那个没有太多同情心的作着殷受写道这里,按照灌力标注了他的感想和评注,只有三个大字:哈哈哈!估计是嘲笑他操心太多,有人找死,你劝他干什么?

岳飞则是哭笑不得,这是典型的无能为力,也可以说是有劲儿使不上,在岳飞的记忆中,这也是神农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这也让岳飞见识到了习惯力量的无比强大,许多时候你看到很多事情不好,就是挡不住人们的趋之若鹜,而且吊诡的是,那些本质上不好的东西,表面上都对人好,有更大的吸引力。

比如赚钱,许多人明明知道钱财让人眼红,家中堆积的金银会招致强盗杀人劫财,可是极少有人有智慧有定理予以彻底解决。

你将钱财散尽,不就啥事没有了?

不过,这是极端的例子,更加难办的是不良生活习惯,这个才是岳飞最头痛的东西,比如宋时人的官场陋习。

带着这个肥胖症紧箍咒以及它的各种副作用,岳飞不甚情愿地进入下一个国度。

这是一个最为复杂的部落群组,名叫三苗国。

岳飞发现,殷受提起三苗国话就比较多,因为他知道三苗历史悠久人也众多,是最早山陕古国的成员之一,三皇五帝期间从黄帝至尧舜禹时代就名声很大,也被称为有苗、有苗氏、苗民,是那是统治集团的第一个势力炎黄集团的成员,不过却只有平民身份。

从他们的分布来看,三苗主要分布于后世成为长江的中下游一带,也就是大略为古代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也就是说都是大禹王治水的中心地区。

当然三苗也不仅仅局限于一地,上古三苗位在豫中地区也有大量居住,可是这里的三苗人和大禹王和他的前任统治者发生冲突,而从豫中以及周围地区驱至陕甘境内,他们离开了富饶的两湖治水,汶山衡山之间,被大禹王所驱逐,渐迁而西,所谓“窜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也。豫中的三苗就是后来西羌的先人,故此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其国近南岳,就是南阳衡山。

三苗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时,三苗部落就参加过九黎的部落联盟,由此推论,三苗是九黎之后,三苗在这时参加了尧的部落联盟。那时三苗的首领驩兜是尧的一个臣子,被称为诸侯。就在尧当政时期,三苗反对尧禅位于舜,于是聚众作乱,尧发兵征讨,作战于丹水,打败了三苗。然后,尧将他们的一部分人众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将其首领驩兜流放到崇山。

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三苗逐渐南移于江、汉一带,发展迅速,日益强大,对舜领导的部落联盟又有不服。舜于是整军振旅,没有经过战争而臣服了三苗。

为防止再发生冲突,舜又把三苗迁徙到偏远的三危,但其中有三苗的一部分民众退至南方地区。传说中三苗是一个较为先进的部落,已有“君子”、“小人”之分,开始有了等级分化。到了大禹王时期,大禹王曾经出师征讨三苗,随后大禹统帅大军与不服的三苗进行了一场历时七十天的大战,大败苗师,从此三苗才衰微下去。

后来这些居住在三危之地的三苗后裔,又逐渐向西南迁移,然后定居在西南地区,分别自称为苗、瑶、黎、彝等族裔,继续繁衍下去。

神农深入三苗居住地区的时候,他们还是主要在中原的豫中和两湖地区,尧舜两位帝王级别的大老将他们驱赶到东南和西北以后,神农又跟了上去。

神农的目的和尧舜不同,他主要是提高那些人的建康水平,而不是因为他们不顺服,喜欢捣乱,而将他们赶跑,跑的慢的就给灭掉。

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跟踪,经过不同地区的比较研究,神农发现这些古三苗国人精神不正常!

他们的身体虽然不是那么身强力壮,基本上还可以,别管是生产各种用品还是行军打仗,都可以和尧舜大禹领导的山陕训练有素的战士匹敌。

还有一项,三苗国人逃跑都很擅长,尤其是山地,他们都是爬山越岭如履平地。他们的得以从屡次大战中得以生存,就是仗着跑路快和钻山林。

但是,他们本来是尧舜同一个阵营的人,如果不反叛,就可以同甘共苦,可是他们的精神有问题,导致他们特别暴躁,常常因为小事就翻脸,根本不知道审时度势,避免和强敌硬碰硬。

神农也知道,这种精神疾病,三苗所有人都有,但是这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痼疾,他花费了很大力气,也只能救治一些首领,而且治疗效果都比较缓慢。

即使如此,那些病状得到改善的统领,依然起到不小作用,带领三苗国人放弃了硬拼死打,逃到了东南或者西北偏远之地,避开了尧舜的致死打击,为三苗国人保留了后代。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