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模一样的毛坯,将其四面磨平。其后,同雕版一样,在其一侧刻上阳文,字画凸起与雕版一致,两三毫厘铜钱一般厚度即可。
最后,用火将其烧硬,冷却之后,便成为了单个的胶体活字。
一般常用的文字,诸如:汝、吾、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等字,可以备上数个或者数十个,以备在同一版面内重复使用。遇到不常用的生僻之字,也可以现实烧制,随时使用。
为了方便挑拣文字,可以做一个木格子,按照声韵分类,将胶泥活字放在其中,贴上字条说明,挑选时依照字条找寻即可。
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如同书籍大小一般的铜板当做底托,上面敷上一层松脂、蜡和纸灰等所混合制成的药剂。随后将需要排版的胶泥活字,挑拣出来一个一个的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则为一版,用火烧烤铜板,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将胶泥活字的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之后,就成为了跟雕版一样的版型。
随后便可同雕版一样,刷墨、覆纸印刷即可。当然,如果想要更快,也可以准备两块铜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便可以交替使用了。印刷完成之后,再用火烧烤铜板,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可以从铜板上脱落下来了。最后,将这些个胶泥活字,再按照声韵之别,分类放到原先的木格当中,以备下次使用。”
或许是说累了,讲到这里,曹植长长的呼了一口气,随后喝了一口茶水接着夸夸其谈的解释道,“关于这胶泥活字,臣弟也曾试过其它的材料。
比如木质活字,可是一来这木料的纹理不均匀,刻制比较困难。二来,木质活字沾水后容易膨胀变形,而且与松脂、油蜡这些药剂粘在一块不容易分开,所以我暂时把它放弃了。日后,若我能够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这木质活字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臣弟也还曾试过铁、铜之类的活字,相对而言制作起来都比胶泥要麻烦很多,而且消耗巨大,因此也被舍弃了。这胶泥,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可以随时取材,制作起来也更加方便一些。
另外,这个底盘我建议换成铁板,虽然它烧烤药剂起来,要比铜板更慢一些,但是消耗上也更加的廉价一些。我之所以拿铜板来,只是想告诉二哥你,这个铜板是印刷最快的材质,但不是最便宜的。
这活字印刷,相对比雕版印刷来看。如果只拓印数本的话,不比雕版省事,但是若是印刷的多了,数百本或者上千本的话,效率就及其可观了。只要在印刷之前,准备好足够的单体活字就行。而且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以大大提升印刷的质量和速度,比雕板印刷要优越许多。
这活字印刷用完之后,可以拆散,活字可以重复使用,且其占有空间比雕版要小的很多,更加容易保管和存储。
所以,依臣弟之建,若是小数量的书籍拓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呢,那就用雕版印刷之术,若是大批量的书籍刊印呢,那就选择活字印刷之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