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哥心里佩服自己的弟弟,这脑袋咋长的呢,太精明了啊!
他自顾想着,自动忽略赵四嫂的抱怨,反正都是那一套老说辞,最后都会落在儿子身上,他都能背下来了。
“……不掏钱,将来别人咋看咱儿子啊?”赵四嫂长篇大论之后,做出了最后的陈述词。
看看,他说对了吧?
赵四哥心里想着,这娘们也就这几句话,多一句都想不出来!
赵母听了要放电影唱大戏了,很高兴,跟赵父商量着,把大姑子接回来看电影听大戏。
“大姐也好长时间没回来了,现在估计也忙完了,正好回来听听戏,歇歇,他爹,你说咋样?”赵母说道。
赵父却有点担心:“那老头子愿意吗?别打起来啊。”
说起赵大姑奶奶来,也是个苦命人,赵家穷,可以说是八辈贫农,却为了过好日子高攀上了地主家的孩子。
虽然成亲了,也生儿育女,可是人家地主羔子却看不起赵大姑奶奶,非打即骂,即使地主挨收拾的时候也不例外。
可能咋着?
那时候的人,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赵大姑奶奶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想着孩子大了就好了。
结果孩子大了也没好,如今都六十来岁了,男人还是张口就骂举手就打,
气的赵母没少去刘家帮着大姑子出气。
一面也恨铁不成钢,大姑子不争气,逆来顺受不说,被打了还一心一意伺候人家,回个娘家还得请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