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当然这些只是小人心思,平宣帝肯定不会放在眼里,就是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也得赞一声清竹,银子花在刀刃上,肯定比一半落入各路官员口袋要好,做到尚书这个位置,自然不会有底下小人那般的狭隘心思,他们确实看清竹十分顺眼,要知道董主事回来说了,河道这么一修,最起码两年可保无恙,以后也只是各段维修,为朝廷以后节省了好大一笔人力物力,实在是很出人意料的。

平宣帝也知道儿子趁机弄了个船队,但是平宣帝并未说什么,当了皇帝了就不可能真的阳春白雪似的以为商人不上台面,皇子经商是丢脸的事,要平宣帝哪个儿子敢在他面前摇头晃脑这么一说,平宣帝还不得怄死,这是多脑残才会觉得银子咬手啊。

且三儿子就弄了个小船队试水,请的外人监管,能不能成功还两说呢,压根就归不到与民争利的份上去。平宣帝一个字都没提。

当然弹劾清竹的奏章一点也没少,从她修河道开始就没停止过,不外乎是说她仗势行凶,索贿,还有说她最后躲懒没有跟着巡查完最后一段河道,还有损公肥私等等罪名。

仗势行凶是她让曹将军把那群混混扔河里涮了几下来的,这个因为后续嘉县县令做了判决,改为弹劾她未经当地官府审判而动用私刑,平宣帝当场就把弹劾的官员喷的一面屁,“朕的皇子,难道还要对着地痞流氓卑躬屈膝,没看见你为民谋福利,到看见你仗着笔杆子肆意诋毁端王!”

平宣帝一生气当场摘了这位小御史的官职,御使大夫也只能请罪,端王奉旨修河道,如果他中饱私囊,敷衍行事,一路劳民伤财,御使大夫自己都会挽袖子上,可是大佬们一眼就看出端王河道修的着实很好,不过的得罪了江南系的官,才招致这一串弹劾。

当官也得擦亮眼啊,端王可是平宣帝的儿子,拿着无伤大雅上不得台面的罪名去弹劾一位王爷,只能说你太蠢,还是回去吃自己吧。

索贿就是沿途乡绅送的礼,平宣帝嗤之以鼻,怎么,前头送我儿子礼,后头就告他索贿,钓鱼执法钓到我儿子头上,你们打量我儿子任你们欺负呢!

至于说清竹偷懒,那就更无耻了,太医都说了,三殿下突发疾病,实在走不得才没巡视完全程,可他对河道的关注一点都没少,每天都会派快马去了解情况,随时关注河道的修缮工作。

还有损公肥私,平宣帝怒了,我儿子生病了都没说什么,一心一意扑在河道上,也没利用身份收罗美人以势压人,去酒楼吃饭都一分不少的给了银子,特么的还说他损公肥私,以往哪个修河道的把河道全修了一遍,没多要一分银子的?

朕不说不代表朕不知道!

平宣帝没把这些折子给清竹看,而是点了几个蹦跶的最欢的,让吏部重点查一查他们身上干不干净。

这些人还没等来陛下如何处置三王爷,却等来了弹劾他们的奏章,然后他们被火速召到京城,火速撸光官职,火速成了个平头百姓,外加三代内不许出仕。

明眼的马上明白平宣帝这是在护着端王,给这些不知道高低的人一点颜色看看。弹劾清竹的人光速消失了,朝中只剩下赞扬清竹的声音。

那些始作俑者非常懊悔,平宣帝已经明着偏袒端王。而且,一个王爷,只要不参与谋反,他一辈子都是皇家人,被他记恨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加上清竹修河道除了捕风捉影的罪名,他们真的拿不出别的实证出来,这就更加让平宣帝愤怒了,江南官场这一年的官评就没几个优的,平宣帝还大刀阔斧的换了好些官员,那时再无一人敢没凭没据污蔑清竹了。

清竹无形中也给平宣帝递了一把整顿江南官场的刀,平宣帝得意极了。

当然这只是后话,此刻清竹又得了几日假,她正在府里逍遥呢,不过她离开时已经知道铁牛他们往京城走来,虽然说了不管,她还是派人暗地里跟着铁牛一伙,她这里也得备下一个接头的人,并且还不能是萧景的人!

铁牛他们来了怎么安顿她已经有了底稿,楚修平兄妹三个的农庄就是极好的地方,且楚修平感激她,他们兄妹三个感激的可是夏清竹,和萧景无关,让楚修片平带领这些半大孩子就使得了。

但是得要个来回传递消息的人,得把她的吩咐一句不漏的传过去。想来想去,清竹想到了胭脂还有豆蔻,这俩丫头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论忠心那肯定没差,就是这忠心不知道有没有被萧景给败光了。

看来只能把实情告诉这两人,把这俩丫头重新拉回自己阵营才能方便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