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长史张煚,年近七十,仍不改雄壮之风,在堂上大声奏道:“此事当请王爷三思啊,步迦挟新定草原之势南来,必然其势浩荡,其威凛然,王爷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当此储位大决之时,王爷离京,一旦有失,相隔千里,不能决也,恐悔之晚矣。”
杨昭这才知道原来是黄明远写信请求杨广争帅一事。对此事,黄明远之前也写信给过自己,希望自己可以劝阿耶同意。
此次突厥步迦可汗南来,不亚于去年的东、西突厥相约攻隋,杨广虽然希望可以攥取这次北上御敌的兵权,但是又恐自己一旦离京,储位有失,因此一直犹豫不决。
这次杨广召集众人议事,也看得出杨广的患得患失。杨昭看出若是父亲前几日还想着出京,现在恐怕已经打消了这个打算。
杨广本身就是个主意正的人,并不喜欢听人劝谏,以往处事大都是独断专行,今日一反常态的行为,让杨昭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也有些不知所措。
杨昭仔细的观察着父亲,确定这次杨广并没有以此来试探众人,他这次真的是想听听众人的意见。
史祥站起来反驳道:“虞乡公(张煚爵位为虞乡县公)此言差矣,不过些许胡虏,能有南陈数十万大军之广吗?王爷一至,不也顷刻间平梁灭陈。王爷久在南方,平日里与北地将领也接触不多,此次北上,正是结好北地诸将的时候。到时统御诸军,一鼓作气而定草原胡乱,挟大功而回朝,储君之位,不手到擒来吗?”
这也代表了大多数武将的意见。现在还是战功为重的时候,杨广只有立下了赫赫战功,才能倒逼着杨坚立他为太子。否则光凭在朝堂上和杨勇争斗,何时才能成功。
而且众人还有一大隐忧,杨坚今年六十了,虽然往日里身子骨不错,但确实是该考虑后事了。这次的事情就是一个警醒,若非有圣后的提醒,他们这些人现在恐怕已经火烧眉毛了。
在此关键时刻,一旦圣人哪天去世了,这太子再是无能也可继承大统,到时候还有他们什么事。现在正是趁着立功,便是登临储君之位的最好时候,否则夜长梦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