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将锅从火上移开。
关火这一步骤,对于制作白切鸡非常重要。
因为一道皮滑肉嫩的成品白切鸡,靠的是水温慢慢浸熟,而不是粗暴的煮熟。
拎着鸡脖颈最上端,浸入到锅里后提出,重复这个步骤,三浸三提。
这个过程,是在给鸡皮定型。
定型过后,将整只鸡迅速浸入到冷水里。
鸡皮在这一热一冷的刺激之下,会迅速收紧,吃起来就是一种很独特的爽脆口感。
过完冷水以后,再拎着鸡脖颈入锅,还是三浸三提。
让鸡能重新适应锅里的温度。
最后,把整只鸡浸泡在锅里,大约半个小时。
这个过程依旧是无火的,只靠锅中沸水原本的温度渗透到鸡肉中,慢慢浸熟。
半小时过后。
准备一盆冰水,加入盐。
将锅里的鸡捞出来。
鸡肉下冰水中,再浸泡个20分钟左右。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鸡中残留的余温继续加热鸡肉。
过热会影响口感。
而且,再一次强烈的热胀冷缩,也会二次紧缩鸡皮,使白切鸡的口感更加脆滑。
还有冰水中提前加入的盐。
能够防止鸡肉在浸泡过程中,底味流失,变得寡淡。
白切鸡这道看起来好像就是鸡肉煮熟,再切块的“简单菜品”,其背后的制作烹饪流程,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讲究!
浸透冰水以后的鸡,皮色油亮嫩黄,切块摆盘之后,品相会非常漂亮。
用自己的亲生双手,认真仔细地分解鸡块摆盘的同时,多恩那几只由纯粹魔力凝聚而成的触手,正在忙着准备蘸料。
一道白切鸡好不好吃,蘸料配的好不好也是关键之一。
多恩今天准备的蘸料,有三种——
沙姜碟、蒜碟,还有姜葱碟。
其中沙姜碟由剁碎的沙姜末,混合上香菜末,下酱油,下冷花生油调制而成。
这种沙姜搭配香菜的蘸碟,是天朝广西地区的常见蘸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