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金秋八月忙

覆清1796 隐宗宗主 2753 字 2022-10-04

左右参将却管不了那么多了,拽着聂宗瑀就跑,如今纳溪恐怕是守不住了,他们只能向江安撤退。

另一边,见清军只顾着散乱的逃命了,朱一二抓住时机,让各团各自为战,目标是尽可能的歼灭清军的有生力量。

一时间,整个纳溪县内上演了一场你追我赶的大场面。

而清军这边因为军心已经涣散,各将领大多都已经只顾着自己逃命,导致很多清军慌不择路,运气好的直接向江安的方向逃去,有的南下向叙永的方向逃去。

另一边,闫祖庚在拿下了叙永厅后,听到了泸州清军都在秘密向纳溪集结,他料想江安此时必定防守空虚。

于是闫祖庚当即下令第三旅前去支援第二旅,他则亲率第一旅去夺取江安。

南下溃逃的清军刚好遇上北上的第三旅,知道打不过,于是他们掉头就往回跑。

闫祖庚夺下江安后,又马不停蹄的向纳溪方面进军。

溃败的清军三面被围,只有向北边逃去,被长江阻断了去路。

见前后路皆被阻断,一些清军心一狠,便直接跳进了江里,打算游过对岸去,结果可想而知;有的则组织起了反抗,但在红旗军的绝对火力面前,同样没有什么效果。

但大多数还是明智的选择了投降,闫祖庚一面安排人接收俘虏,一面让人对江里幸存的清军射击,一时间,江边鲜红一片,浮尸夹杂着被水冲走的清军,导致江面上惨不忍睹。

就在大军在外大战时,黎汉明也没有闲着,一边保障后勤供应之余,一边开始着手准备秋收事宜。

就这样在紧张忙碌中,时间过得是飞快,一转眼便是金秋八月了,艳阳高照,农田中的水稻已经变得金黄,收获的季节到了。

人生在世,无非温饱二字,吃饱饭穿暖衣,才是百姓们最实在最根本的需求。社会阶层中最庞大的人群得以稳定,整个国家才会得以稳定。

纵观中国历史,多少王朝的崩溃便是在于底层百姓所在的阶层失去了温饱,没有了活路,无奈之下只能揭竿而起,撬动帝国赖以维持的底层基石,各方面的矛盾再也无法压制后,于是某一场偶然爆发的农民起义,成为压倒帝国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帝国崩溃,走入灭亡。

中国老百姓可以不过问什么是天道,因为天道太复杂,中国老百姓不懂也说不清;

中国老百姓可以不过问什么是儒家和佛学,因为这也太复杂,中国老百姓也说不清;

中国老百姓可以不过问什么是科学技术,因为科技这东西是洋人在主导,中国老百姓不懂也说不清;

中国老百姓甚至还可以不过问什么是政治,不过问什么是主权人权,也不管什么姓资姓社什么体制,这都是上边的事,我们老百姓不懂也不敢过问,免得惹麻烦

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都持有一个最基本的信仰,那就是中华民族历朝历代最基本的生存价值观!

自炎黄尧舜禹以来,这个信仰就一直存在于中国几乎所有人的血液中。——那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普遍都相信,只要一个人不做坏事,老老实实努力工作,他(她)们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可以传宗接代,可以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得到福报;对中国人来说,这是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

简单来说,就是能安稳的活下去,历朝历代的百姓都是希望能安慰的活着。

无论有谁提出来,以各种理由反对过它,但它总是在中国人的心中默默运行,最后总是它占据主导地位,最后总是它得胜。

可以说,过去五千年的中国历朝历代以来,只要统治者能对整个社会保证这一最基本的生存价值观的体现和回报,这个朝代就可以继续存在下去,且受到人们的拥戴。

但如果某个朝代的社会,连那些不做坏事,老老实实努力工作的人,都被大面积砸掉饭碗、走投无路,甚至掉脑袋的时候,一个社会的执政者连这点最基本的价值回报都不能保证的话,那肯定是这个社会出了要死的大问题,而统治者们肯定要受到现世天报!那也往往就是社会出现大的变革,或改朝换代,或改天换地的时候来临了。

各朝各代的农民起义无不都在说明这一点,如今到了黎汉明这里,同样也是如此。

虽然家里有人参了军,老百姓们有些担心前线的战事,但他们更关心的却是地里的粮食。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手中有粮,心就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