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来士大夫谁都想走的路。但清代却有一个人,他在自己政声最好,正当壮年时辞官返家,从此跟随着欲望活着。
袁枚是浙江钱塘人,从小家里穷,虽然是书香门第,但到了祖父这一代,家里的男人基本上都只是居无定所的幕僚。
好在袁枚天资聪颖,前半生也是功名顺遂。
袁枚少有才名,十二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四岁就得中进士,入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可谓少年得志,前途一片光明。
清朝规定,翰林院的庶吉士,必须要学习汉文和满文,两科都及格才能留京做官。
袁枚讨厌学满文,所以他一边讥讽满文是“蝌蚪字”,一边只做他的诗赋文章。三年后,袁枚没有通过考试,被外派到江南做知县去了。
之后外放多任知县,仕途也算顺风顺水。如无意外,袁枚应当会以三四品官员的身份致仕,青史上说不定还会留下贤臣的美誉。
但乾隆十四年,袁枚突然辞官不做了。
身处官场,要想站稳脚跟继而平步青云,不能仅靠政绩和民心,还得遵守缛节繁文学会溜须奉迎。
同一张纸上,上司的职务是三号黑体加粗,下级的姓名,就只能是四号微软略细。小吏拜见长官,要先助跑,再跪拜,还要开启静音模式,全程不能出现任何声音。
官场上规矩太多:下级参见上级,要用小跪的姿势,远远地就跑着碎步上前;参见的名帖,写职务时字迹要小,不然就是不敬。
袁枚哪受得了这种束缚,他说,我写大字写习惯了,写不了小字,不干了!
“不过台参耳、迎送耳,为大官做奴耳。”
说白了,官场上这些是是非非,迎来送往,老子不想伺候了。
袁枚的魄力就在于当他发现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时,他能毅然决然的去追求自己的未来。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时的袁枚和李白应当很聊的来。
问题是当年李白是赐金放还,再加上名声在外,人家有钱去游山玩水,可没了官职俸禄的袁枚没有。
但袁枚在赚钱这方面显然很有办法。
他对于商业炒作这一块简直是天赋异禀,堪称现代“网红”们的开山祖师爷。
他买下了早就看上的隋氏废园,大肆修整一番,搞得非常“小清新”,并且拆掉了围墙,大家都可以进来游玩,很快就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这园子可不一般,它是曹雪芹祖父的私家园林,也是《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原型。
身处黄金地段,极具文化气息,这样一块宝地建成收费景点或是开发高档楼盘,定会赚得盆满钵满。同僚都将羡慕的眼光,投向了未来的地产大佬。
袁枚却微微一笑:“nonono,你们的想法都太lo。我既不收钱,也不卖楼,还要免费开放,谁都可以进来闲逛”。
众人一脸懵逼,袁枚的脸上却露出了马云般的笑意。他拿出全部积蓄,对废园进行了三百六十度改造,“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并将其改名为“随园”。
新建后的随园,大门敞开,围墙全拆,池沼楼台,奇峰怪石,外加各种古玩器具和海量藏书,“为大江南北富贵人家所未有也”,一时间,前来游玩的人,比肩接踵,络绎不绝。
嗯,这就有了流量,流量必会带来收益。
袁枚马上邀请数十户百姓,在园中养殖花卉,种植蔬菜,主打纯天然、无污染的招牌,现场贩卖,然后再按照种类和摊位,挨户收取管理费。
这经营模式,是不是很熟悉?
成为自由撰稿人之后,袁枚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写的文章,分分钟100000+阅读量,卖文的收入也随之增加,有时一篇碑文,竟能要价万两黄金。
此外,他还写书卖书,文学类《随园诗话》、美食类《随园诗单》、悬疑类《子不语》都极为畅销,长期霸占各大榜单之首,甚至琉球、高丽等海外岛国,也有读者慕名前来。
毫无疑问,这一大批文学类精准粉丝,又成了一股新的流量,袁枚迅速抓住商机,开办各种速成班,谈文学,讲创作,顺便推广他的“性灵说”。
就这样,以免费旅游为诱饵,吸引客流,积聚人气,然后收租、卖书,再加上知识付费、开发周边,辞职后的袁枚,一下子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适时推出的《随园诗单》,写的妙笔生花,让人看得口齿生津,欲罢不能,为随园的人气加了把火。
一时间随园这个“网红店”也成了大清“朋友圈”的“打卡圣地”。连乾隆皇帝都曾想到随园“打个卡”,可惜未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