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它的辖区内多了四川后,它的名字就成了川陕总督,总督府也被搬到汉中。裁撤四川,加了山西后,又成了山陕总督,总督府搬到西安。直到乾隆时,才正式把陕西、甘肃划归一体,交由陕甘总督负责。
能够担任陕甘总督这一职位的人,自然会有特殊要求。地处西北,连接新疆和蜀地,绝对是边塞防御的屏障。如果不是合适的人选,皇帝在北京城也不会安心。在最初顺治年间的时候,陕甘总督基本是有汉军旗人担任的。
到了康熙时期,朝廷将陕甘总督划为“满缺”,意思就是只有满人才能担任。因为当时天下仍然不稳,不时有人举兵起义。
而且,西北处边塞防御重任,康熙认为“边塞地方必兼用旗员,方有裨于政事”。从雍正开始,逐渐兼用蒙古、汉人担任大臣,陕甘总督中,也出现了汉人大臣。
到乾隆时期,陕甘总督中,汉人的比例更多,逐渐取代满人,形成各占半壁江山的形势,但随着南方乱起,这里汉人的形势又回到了康熙时期。
这跟雍正以后推行的民族政策有关,当时天下反抗的声浪已经较少,如果想让江山更加稳固,就不能只用满人,要给汉人官职,把他们当中最精锐的那部分吸引到自己身边。
这是清朝皇帝的想法,为了显示天下一统,他们甚至在宫殿的装饰,服饰,以及饮食上,都做了改变,吸收汉人文化。
只有这样,才会得到汉人的支持,当然,满蒙依旧是清朝皇帝心中的重中之重,而且,乾隆皇帝也认为“以满洲骑射,比汉人为纯熟,于控制西北为相宜。”
他们做的这些改变,只是一种为适应新形势的平衡。
原陕甘总督宜绵在四川战死后,正在汉中追击白莲教的恒瑞便被乾隆调回了甘肃担任陕甘总督。
只是那时的陕甘总督已经只能管辖甘肃一省了,到如今,恒瑞也只能管管皋兰这座府城了。
恒瑞是爱新觉罗氏,满洲正白旗人,吉林将军萨喇善子。
平定茴教叛乱后,恒瑞本来的打算是一兰州为饵,把讨虏军牢牢吸在兰州一线,再让潼关的大军加强攻势,把陕甘等地的白莲教都引到潼关一线,然后调集伊犁、宁夏和绥远等地的大军一切围歼甘肃的讨虏军,一战而定西北,此计不可谓不精妙。
但是,正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因为南阳战事爆发,潼关的清军被迫前去阻挡讨虏军的攻势,白莲教又在宁夏、草原肆虐,绥远、宁夏的兵马只得被迫回防。
加上喀什噶尔发生叛乱,伊犁局势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