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讨虏军海军在海外横扫外敌时,讨虏军陆军方面的战事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嘉庆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江西,九江府,湖口梧桐岭。
清军大营便驻扎与此,三万人大军将整个山岭都占据得满满当当,还有两万人驻扎在山下数里外的太平关, 地形险峻,易守难攻,更关键的是二者距离极近,若是有什么问题,也能够很快来援。
李阿六率领六万大军在梧桐岭下扎营,密密麻麻的营帐让清军看着都有些眼晕,心中也多了几分恐惧和担忧, 特别是那一门门朝山上竖起来的炮口,发着幽暗的光,更是让人胆战心惊。
不过,让清军将领感到意外的是,讨虏军只是把他们围困在了梧桐岭上,都快两个月了,并没有主动攻击的迹象。
江西布政使万宁此刻就站在山顶用望远镜看着下方的讨虏军,心里微微有些惊讶,他也没有想到对方竟然会如此镇定,说围困就围困,并且还是一围就是两个月,如今被堵在了梧桐山,心里倒有几分后悔。
拖倒是把叛军拖在这里了,但是连同自己也被陷在这里无法脱身了,此刻外面的局势恐怕已经是天翻地覆了,毕竟叛军可不止眼前这一支兵马。
想到这儿,万宁不由得有些心烦的叹了一口气。
正在这时, 江西按察使讬伦走上来禀报道:“大人, 又有许多绿营兵逃下山去了, 再这样下去, 不用叛军开打,我们自己就垮了。”
被围困了一个月后,山上就已经开始缺粮了,从那时开始就时有逃跑的现象发生,到如今已经愈演愈烈了。
万宁闻言抬头看了看天色,好半天后才叹了一口气道:“天晴了,决战就快开始了。”
山下,讨虏军的旗帜突然竖了起来,眼见天终于放晴了,李阿六准备抓紧时机尽早结束战斗。
其实早在月初黎汉明就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奈何命令刚下达便遇到了连绵不绝的秋雨天气,这雨一下便是半个多月,直到今日才终于放晴了。
指挥部中,司令李阿六,参谋长佘凤台等讨虏军第六兵团一众高级将领都集结于此。
等人都到齐后,李阿六便率先开口说道:“诸位,余茂林副司令率领的五万大军已经拿下了长江南岸安徽的徽州府、池州府和宁国府等地,第二兵团也已大举进入了浙江, 他们两部人马将在会攻杭州后北上进入江苏。”
“另外, 独立兵团除了围困德化城的部队外, 其余数万大军也已挺进了安徽的安庆府,现在综合看来,就我们九江这里的进展最慢了。”
“现在天放晴了,所以我们得抓紧了。”
李阿六话音刚落,第一师的师长卓宝光便起身应道:“司令不必担心,如今梧桐岭上的清军已经病死、战死、逃跑万余人了,山上现在只剩下了饥肠辘辘的不足四万的清军,末将有信心一战而定。”
卓宝光是布依族人,也是以前南笼义军中王阿从的亲信之一。
李阿六闻言点了点头,道:“那好,既然你那么有信心,太平关方向便交给你们一师了。”
“是,司令方心,保证完成任务!”卓宝光闻言连忙起身立正敬了一礼应道。
李阿六见状点了点头后看向第二师师长饶国珍继续下令道:“至于东边的青山桥方向,便由二师负责!”
“是!”饶国珍闻言连忙起身应道。
等李阿六安排好后,参谋长佘凤台才开口道:“根据气象部门的估计,两天后可能又得下雨,所以,我们只有两天的时间,必须得速战速决!”
贵州,石阡府,龙泉县,永和镇。
永和镇是新成立的一个城镇,位于石阡府和思南府交界的大山深处,以前清军的势力还没延伸到这里来便被讨虏军灭了。
这里的百姓穿着的是明朝的服饰,使用的依然是南明永历的年号。
按照原本的历史,这里要到道光年间才会纳入清政府的实际统治。不光这里,其实西南这边的大山里,很多地方都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才算是彻底的纳入了中央政府的治理,其他时间要么是被当地土司土王统治着,要么就是游离在外自成一片天地。
原因也很简单,交通不便,很多地方几乎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面联系。
永和镇这里原本便是这样的情况,位于群山深处,只有北边一条悬崖峭壁上凿出来的栈道联系龙泉县的其他镇,而离龙泉县城至少还得穿过三四个城镇。
东边到思南府城同样也很远,需得翻山越岭不说,沿途还得经过一些土司山寨。
这也就造就了永和镇特殊的地理位置,两边一时都管不到。
按照黎汉明的指点,讨虏军来到这里后,看到的便是一片和平的景象,便把这里取名为了永和,意味希望这里永远和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