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仍然忘不了那个早晨,他刚刚到派出所上班,便有人冲进派出所报案,说镇上的屠宰场里死人了。
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是什么。
等他赶到的时候,现场已经乌泱泱的围了一大堆人,案发现场早就被破坏了。
他好不容易挤进人群,看到的画面,让他将隔夜的饭都吐了出来。
屠宰场的车间,每个工位面前的钩子上都挂了肉。
有手,有脚,有腿。
这是他第一次,直观的认识到分尸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以往都是别人的口中听见。
至今回想起来,还是会毛骨悚然。
当年的交通很不方便,他们镇上有公路通往市里,但那个时候的公路都是人工挖的,不想现在全部是水泥路,那时候的路就是土路,从市里到他们镇上开车要三个多小时。
派出所算上他一共也就十位民警,安逸惯了的他们处理这种案件是一点方法都没有,加上镇上的人爱凑热闹,导致案发现场破坏严重,物证污染,很多证物都没办法使用,而当年的刑侦技术又非常的有限,因此这个案子最终也就被悬在了哪里,成了一个无法破获的陈年旧案。
不要说他们,当年的警察大多数都和他们一样,即使是负责案件的专案组组长赵同峰,也是凭借过往的经验办案。哪里像现在的警察,整体的业务水平提高了不说,技术层面也非常的先进。当年的案子要是发生在现在,不至于变成破不了的悬案。
郑文问二人,“你们这次找过来,是想和我了解什么?”
明堂道:“最近发生了一起案子,和30年前的案子有些瓜葛,因此我们是想来找你了解了解当年自己的情况。”
郑文表示理解,“想问什么你们就问吧,我是当年第一个到现场的人。”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明堂和邱少扬才会选择来拜访他。
赵同峰他们到的时候,案发现场已经被破坏的差不多了,所谓的证据其实已经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了。
明堂问:“您当年到现场的时候,现场围观的人多吗?”
郑文道:“少说也有百十号人,虽然当年也是个镇,但毕竟是农村,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根本不懂什么是破坏现场,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凑了个热闹。特别是参与案件调查的警务人员,几乎全部都是从抽掉过来的,镇上的人十分的排外,因此在警方走访调查的时候,他们也是相当的不配合,甚至有些人还因为私人的恩怨,乱给别人扣罪名,情况别提有多混乱了。”
想起那时候发生的种种,郑文就觉得心累。
都说青山恶水出刁民,这话一点都不假。
有挨揍热闹的,有爱造谣生事的,也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甚至还有串通做伪证的。
当年没有监控,全靠口口相传,互相作证,证词的可信度其实并不算很高。但在那种大环境下,也由不得你不信,何况涉案人员那么多,很多警察在调查的初期就在镇上人的刁难之下受了一肚子的气,往来不方便,所有参与案件调查的警察几乎都是住在镇上的,村里有些小孩子过分的调皮,或者是大人的教唆,没少给这些警察找事儿。
大家都是憋着气查案,加上几个月回不了家,到后来的调查可以说是很敷衍。
差不多用了三个月,确实是找不出什么证据,即使大家知道什么,也不愿意说的情况下,没办法只能撤出镇上,这个案子自此被搁浅,真凶逍遥法外。
外调的人员撤走以后,关于张义安一家的八卦就没断过,然而多数都是瞎编排的。
屠宰场倒闭后,镇上的年轻人多数都进了打工,或者是去了外省,张义安一家的案子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埋没了。
张家的房子因为是凶案现场,也没有人愿意去住,后来有一年山体滑坡就直接埋了进去。
等到了00年左右,镇上开始搞建设,当年的房子和屠宰场一起被推了,建上了新房子,十里八乡的人开始迁入他们镇子,慢慢的镇子发展起来,规模逐渐壮大,哪里的人都有,30年前的旧案也就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就算有人提起,也是当做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讲完了也就过去了。
没有看过当年的那个场景的人,感受不到那种氛围,也就当做故事一听,听完了也就忘了。
30年前,他只是乡镇派出所的一个普通民警,当年的卷宗究竟是怎么写的,他也不清楚,他也没看过。
他们还因为保护现场不利,被记上了大过。
要想晋升,就只能是有重大的立功表现。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城市发展起来,当年的警察有的到了退休的年纪,有的看日子没有盼头就离开了警察的行业另谋出路。真正坚持下来的也就只有他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