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涵诺将手机递给她,“你看吧,现在萧楚的直播间已经有800万人在线了,这些人几乎百分之九十都在夸赞这首《那些年》……我们哪来的机会?”
“什么?800万人?!”娜姐一看,面色顿时难看起来。
她自然明白杨涵诺的意思,已经有800万人听过张烨唱这首歌了,并且口碑极好,这些人自然会先入为主的认可张烨就是《那些年》的原唱。
后面就算她们买下了这首歌的版权,杨涵诺唱了这首歌后发表,那也只是“翻唱”了。
几乎没人会觉得翻唱比原唱好……
再退一步说,萧楚后面要是直接发表《那些年》,这几百万人里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买账,他都能赚的盆满钵满,对方为什么会卖版权?
更何况,娜姐也很清楚,萧楚把一首如此优秀的歌曲让给张烨首唱,明显就是要捧张烨,对方又怎么可能把版权卖给别人呢?
“为什么我们没有早一点认识萧楚啊!这种歌曲要是给我们,那该多好啊!”娜姐懊恼不已。
杨涵诺却笑了笑,“没事啊!我们现在认识萧楚也不晚吧?我们可以找他再写一首新歌呀!”
娜姐摇摇头,“哎,像《那些年》这种精品歌曲哪能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啊?这种歌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哪怕这萧楚作词作曲的功力再好!也不可能每写一首歌都有这种质量吧?!”
娱乐圈里的优秀原创歌曲就如同过江之鲫般数不胜数。
但绝大部分音乐人,写出一首好歌后,后面的歌往往就非常普通了,很快就会沉寂下去。
毕竟一首好歌的创作,往往是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丰富的阅历,更需要一些恰到好处的灵感,当真是可遇不可求。
就如同让杨涵诺爆火的那首《年少》,也是一首被业内一众音乐人连连称赞的精品歌曲,但从那以后,她就再也写不出这么好的歌了,后面写的歌都是反响平平……
没有任何一个音乐人,能够接连不断的创作出精品好歌——这是音乐行业的共识。
萧楚估计也不会例外,毕竟,他已经连续创作出《那些花儿》和《那些年》两首精品歌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