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悲剧不单单是指夭折的司马轨,更多的是指立司马衷为太子这件事情的本身。
司马炎膝下,儿子数量其实还不少,一共有二十六个。
其他的个个都聪明伶俐,唯独司马衷是一个智障人士。
而且,司马炎和杨皇后除了生下司马轨、司马衷,还有一个司马柬。司马柬相貌堂堂,智力超常。
可没办法,太子大位就是传了给司马衷。
究其原因,除了周礼上所谓的“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那一套之外,主要还是源于杨艳的坚持。
这个女人,对于儿子的天生脑残感到非常的负疚,坚持要把最好的留给司马衷作为补偿。
当然,杨艳的坚持,背后其实也是得到了司马炎的默许。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而当年,司马昭很想把自己的事业交给已经过继给司马师为子的二儿子来继承。
如果不是贾充等人的力劝,他司马炎根本不可能有今天。
现在,他有很强烈的代入感,觉得司马衷其实就是昨天的自己。
他也许在想,我小时候也不受父亲待见,智商也不高,但,只要权力过渡得好,不也照样打得了这天下?
所以,不管群臣怎么争辩,夫妻俩还是在司马衷九岁那一年,义无反顾地把他推上了太子宝座。
并给他请了最好的老师——尚书令卫瓘,让尚书令卫瓘负责培养他。卫瓘的学识很高,但他并非医学大师,对弱智人士司马衷确实是毫无办法。
他说得舌头抽筋,唾沫说干了,也没能让司马衷的辨识能力提高一分,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甚至对自然界的认知上,司马衷还是该蠢蠢,该傻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