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他便将这些土地纳入了皇庄,而王安也被他派去江南负责这些皇庄,毕竟这些土地是一笔庞大的财富,十二豪门所占的耕地足足占了整个江南地区所有耕地的两成,派谁去都很难避免中饱私囊的问题。
最后选来选去,他选中了王安,王安不同于一般太监,看重黄白之物,王安的目标是名垂青史,有王安在,加上东厂盯着,就算有人中饱私囊也不至于太过严重。
“带他进来吧。”
想归想,朱由校还是摆手示意道。
“奴婢拜见皇爷。”
进入书房后,王安连忙大礼拜倒。
“王大伴起来吧。”
朱由校轻笑道:“王大伴特意回京,有何要事?”
闻言,王安连忙道:“回皇爷,奴婢是回来报喜的。”
听到陈洪的话,朱由校顿时一愣,意外道:“有何喜事?”
“回皇爷,高产稻种培育出来了。”王安兴奋道。
“培育出来了?产量有多高?”
朱由校也是喜上眉梢,虽然有了红薯这种高产作物,但是对于大明的老百姓来说,米面才是基本,红薯这种粮食,偶尔吃还行,但是当主粮还是不太适应,所以他曾经让王安尽可能研究出高产的稻种和麦种,没想到才两年的时间,王安就研究出来了。
“回皇爷,新的稻种每亩产量有四石,最高的有五石,在劣田上也有三石的产量。”
王安连忙道。
“王大伴做得好!”
朱由校也兴奋了,别看增加的不多,只有一石左右,可是按照大明庞大的耕地面积,这一石的产量加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至少可以再多养活两成的人口,便是出现了大的灾情,单单江南那边皇庄的粮食产量也可以救很多人了。
“王大伴此番立下大功,朕封你为喜乐伯,并赐大伴国姓“郑”,若是大伴再立下大功,朕便派人为大伴修碑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