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的话刚好触动小桃儿。
加上那一句‘有教无类’,师徒二人皆被折服。
金采萍不再吭声,心里开始巡视,所谓的这个先生不论是不是修行之人,单说如此胸襟、见解、心境便远超常人,想必是不拘世俗礼法的饱学博士。
当然了,修道之人并不是只和修行者交往,许多贤者、学士都可为友,无关身份地位,仅求志趣相投。
樵夫讲述的这位先生,令金采萍萌生结交念头,无论如何都要与他相识,就算成不了挚友也得一睹风华。
于是,金采萍甩了甩拂尘,按捺内心激动,问道:“这位先生想必是个了不得的才人,贫道生平好结交朋友,既然今日有幸遇见,怎能错过相识的机会?还请阁下明示先生的居所,贫道当立刻协弟子前去拜会。”
金采萍刚说完,带着淡淡桃花香的清风拂过,弥散翠绿林间。
听了这话,樵夫长长叹气,说道:“不瞒道长,俺们已经几个月没见到先生了,也不知他现在情况如何。”
见樵夫惆怅,师徒二人不解,连忙追问。
可师徒二人不曾想,听完接下来的解释,更期待见到这位先生。
只听樵夫继续讲道:“在几个月前,俺们不知是怎么回事,桃花山上降下雾霭,时常伴随恶风袭来,让人难以靠近。倘若硬着头皮迎上去,一晃神的工夫,不知怎得就会被吹下山。自那以后,俺们有时间就去试一试,可惜登不得桃山寸步。”
“对了,先生姓秦,名叫秦明。可惜先生障目,据说是前些年患上了眼疾,看不见任何东西。平日里都是俺们这些村民给先生送粮食瓜果,接济先生的生活。”
“如今几个月过去了,俺们上不去山,也不知秦先生如何。但俺们的娃娃都住在山上,也是几个月没下山,应该能帮衬着秦先生打猎、种菜,不愁吃穿吧。”
樵夫说到此处,不禁忧心忡忡。
一个文弱书生,还是个盲眼人,孤身住在桃山上,能生活的如意嘛?
每每想到这些,樵夫就会担心。
秦先生是多好的人哪……
“唉!”
樵夫无奈叹气,再次扛起扁担,趁天黑前下山。
见樵夫是真情流露,小桃儿也担心起素未谋面的秦明先生了。
唯有金采萍心中暗疑。
之前的那些话,樵夫逻辑清晰,不像胡言乱语。
唯独刚才的几句,有很大讲不清、道不明的成分,最大的矛盾是村里的娃娃几个月不下山,村民们居然不着急?
金采萍没直接揭穿樵夫。
任由樵夫离开,金采萍眯了眯眼,带小桃儿继续向前。
根据樵夫所言,那位先生就住在山上,走过树林是一片桃林,穿越桃林便是上山的路。
小桃儿跟在师父身边,期待见到世外高人。
不知走了多久,正如樵夫说的,树林的尽头是嫣粉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