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页

国宝级工匠 桃枝丸丸 985 字 2022-10-05

戏曲不满足这个条件。

培养一个旦角,要多么废功夫,这就不说了,不练上个十年八年都上不了台。

除此之外,对于戏曲演员本身要求也很高,还要考验团队的配合和默契程度。

如果一出戏只有主角能打,能看,那叫独角戏。独角戏那自然是没什么好看的,观众要看的是大戏,这边要求其他的龙套演员也不能拉胯。

至少,也要有几分本事才能上场唱戏。

这一点就劝退了很多学戏的人。

加上戏曲的唱本,一般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帝王将相的故事,不接地气,不接生活。咿咿呀呀的唱词也不够大白话,远没有电影来得贴近生活,所以这又一次提高了观众理解的门槛。

这条要想解决,倒也简单得很,能完成戏曲新编就行了。

可今时今日,以沈声默的名气,她要想唱戏,名气还成。要想动前人的戏本子,话语权还不够。而且外部的环境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非得要新编戏才能活得下去的地步。

所以戏曲新编,沈声默有这方面的考量,但不是当务之急。

最当务之急的,是门槛。

怎么降低观众理解参与的门槛,是沈声默每个世界都在思考的事情。

其二,是普及程度。

唱大戏,需要龙套配合,需要乐师奏乐,有戏服有头面,方可开始唱大戏。

最好还要有一个宽阔的台子,有帷幕,不然没有将出相入,怎么唱?

这些条件,就又一步限制了它的发展。

而且相较于生命力来说,戏曲算是比较古老的物件儿和新兴事物比起来,真不算新。电影才新呢,也正是因为在新兴事物的冲击下,戏曲的生存空间也更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