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家和城里相比,少了许多规矩。
城里的大户,男女有别,是不会在一屋吃饭的。
哪怕是亲戚,也得分开摆席。
农家穷,地方小,摆席都在一屋。
要是人多,就分两桌,男人喝酒一桌,不喝酒的妇人小孩一桌。
今天庐陵王妃也这么安排,她将庐陵王父子仨赶到一旁的小桌上去了,她带着女儿李玉竹,还有两孩子,以及柴三姑娘主仆坐大桌。
“我们人多,坐大桌,那爷仨就三人,该坐小桌。”庐陵王妃说得振振有词。
世子和李兴安无所谓,庐陵王更是有酒有菜就行。
爷仨都不计较,坐在小桌上互相推杯,吃喝得惬意。
那桌上才三个菜,一盘炒豆子,一盘切酱牛肉,一盘卤猪蹄。
女人们这一桌,却有五个大碗的菜。
柴三姑娘便喊着姜嬷嬷,再做两碗菜。
庐陵王妃却说道,“做什么呀?别浪费了。他们喝酒有一盘菜就够了,如今有三盘菜,已是奢侈了。”
柴三姑娘却笑道,“这鱼儿都已洗净过了,煎一下就好,放着也是做咸鱼干,味道不及鲜味的好。”
她还是喊着姜嬷嬷又多做了道菜。
菜全是她拿来的,碗里都堆得满满的。
她坚持要嬷嬷再做碗菜,庐陵王妃笑着客气了下,也就不说什么了。
心说这姑娘真会来事。
知道借住别家尽量不给主家添麻烦,都说没娘的姑娘欠管教,但这柴三姑娘自小没娘没爹,连外祖家也没有的人,家教礼仪还好嘛。
到傍晚时,大郡主二郡主二公子他们回来了。
这时候,晚饭也已做好。
满满一桌子的菜,令大家都很惊讶。
“三妹,这菜是你做的吗?”二公子发现有他最爱吃的红烧鲤鱼。
“有油煎小鱼干嘢。”二郡主也发现了她的最爱。
大郡主看着虾仁蒸蛋羹,眸光放亮。
李玉竹摆着筷子碗,笑着道,“不是我做的晚饭,是娥英和她的嬷嬷做的,我不洗了把菜,洗了下碗。”
“真的吗?娥英的嬷嬷居然有这么好的厨艺?”二郡主喜滋滋说道,“三妹,多留娥英主仆住些日子吧?”
大郡主冷笑,“她大哥找来,她迟早得回去,你也只能想想。”
“好吧,我只想想。”二郡主叹气。
柴三姑娘主仆在李家住的日子,尽量做到不给李家添麻烦。
菜吃完了,柴三姑娘就派车夫回去拿,每天的三顿饭,全是姜嬷嬷做。
她闲着时,还帮庐陵王妃带俩孩子玩。
住了两天,得到了李家上上下下的好评。
闲聊时,庐陵王妃对庐陵王闲聊时说,“这姑娘品性不错,要是有认得的好人家,可以做个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