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炉子上面的小铁锅里,翻滚着白白胖胖的汤圆。
汤圆圆鼓鼓的,个头赛荔枝。
李玉竹拿着勺,一碗一碗地装着。
大郡主二郡主摆着勺子。
“每人十二个,管饱。”庐陵王妃笑着道。
庐陵王嘟囔着摸肚皮,“十二个有点少”
庐陵王妃马上瞪向他的肥肚皮。
庐陵王飞快一吸气,拍着瘪了一截的肚皮,“最近操心老大的婚事,瘦了两斤”
庐陵王妃冷笑,“瘦二十斤我就多给你两个!”
一百七十二斤瘦成一百七十斤,还好意思提?
大家快快乐乐吃着汤圆,一边吃着,一边聊着趣事。
庐陵王因为汤圆少了不高兴,但很快,他被穆元修的话题吸引过去了,完全忘记了汤圆的事。
穆元修说着县令的事情,县令长什么样,为人如何,对家人对外人如何。
县令审案子时,百姓是如何评价的。
穆元修都跟庐陵王说了。
久不听见政事的庐陵王,听着穆元修的讲解,听得津津有味。
李兴安则说着县城的见闻,铺子都卖什么吃的,街上的行人流行穿什么衣裳戴什么首饰,这话题将二郡主和大郡主吸引了过去。
而李立行,则是向李二公子吹着牛,说他在县城有多厉害,李二公子听了直呵呵。
庐陵王妃向李玉竹打听着县令夫人的病情。
“她的病没问题了,接下来只要坚持吃药,多多注意养身就能和正常人一样了。”李玉竹说道。
庐陵王妃点着头,“那就好,年纪轻轻的,染上重病真是不幸,幸而好了,不然的话”她看一眼李立行,轻轻叹了声,又笑着道,“好在已经好了。”
说话间,大家吃好了夜宵。
庐陵王妃喊着三个女儿一起洗碗。
其他人跟着庐陵王回到了正堂,一起来挂挂屏。
洗好碗,李玉竹和两个姐姐也跑来正屋看。
这种挂屏,就内似于现代那世乡下人家挂的中堂。
现代人家画风景画,挂伟人画,古时的人们审美也差不离,多是挂好看的风景画。
不过,风景画并不局限于纸张画作,有的是纺织品编成的风景画,比如京城有人家挂过昂贵的西域壁毯,小皇帝的正殿中挂的是玉璧。
文人雅客们挂竹雕木雕。
她记得庐陵王府的正屋中堂中,挂的是一对白玉挂屏。
而这羽毛挂屏,倒是少见。
因为五彩羽毛难寻,拼成画作更是难得。
几个少年在庐陵王的指挥下,将两幅挂屏挂好了。
大家站在正屋门口一起欣赏着。
李立行最是得意,“好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