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护卫送信是骑快马,在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护卫就将信送到了府城,只有一天的时间。
娄知府看到来信,大吃了一惊。
石桥的用料果然比呈报上来的要少,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丰安县令敢发假公文擅自向村民收取人头税。
而且金额不小,一人十两银子!
在贫穷的农家,一户人家一年都攒不了十年银子!
这件事情如果不严办,将来官逼民反,闹出大事来,他镇安知府的乌纱帽就别想再戴了。
娄知府眸光暗沉,思索了会儿后,马上叫人找来大儿子和幕僚。
他将娄二公子写来的信件给了大家看。
娄大公子说道,“父亲,这件事情不能拖延,得速办!二弟在信上说,村民们被逼得已经干起了拦路打劫的勾当,要是再拖延着,只怕是会聚众闹事,到时候可就不好收场了。”
其他幕僚们,也纷纷赞同娄大公子的说法,都说事情要速办。
娄知府看了眼众人,作起了安排,“娄承文,林同知,你们马上带人赶往丰安县衙门,彻查此事!”
两人走上前,“是,大人。”
为了办事顺利,娄知府还派了五十名兵差,跟着两人前往丰安县城。
娄大公子和管兵务的林同知,当天就出发了,一路急行,他们在第三天的早上,赶到了丰安县城。
县令看到府衙来人,起初还死不认帐,娄大公子马上拿出,娄二公子娄承业送来的村民签字画押的文书。
丰安县令这才知道事情败露,吓得不打自招,全部供出了实情。
原来,是县令养了个纨绔败家儿子,家里入不敷出。
县令儿子撺掇着丰安县令,在河道工程方面做起了手脚。
前年也这么干过一出,县衙去出两千两,报上去的数据说是支出五千两,州府衙门里没有核查出来,于两月后拨下来五千两。
父子俩尝到了甜头,在去年秋天时,他们又干起了同样铤而走险的事情,可没想到,这一次被查出来了。
石桥的事情水落石出。
但河工费用的事情,还没有查出原因。
娄大公子带着两位同知及一位主薄,对丰安县衙所有的卷宗进行了核查。
卷宗多得堆了半间屋子。
要从如此多的卷宗中查出费用真假的问题,是相当难的事情。
娄大公子几人,忙得焦头烂额。
娄承业想到李兴盛和李玉恩的提醒,他提出主动帮忙。
娄承业的心算能力极强,娄大公子他们翻看一本册子,他已经看完四本了。
而且查出了里头的错处。
有着娄承定的相助,半间屋子的公文卷宗,只花了三天的时间就看完了。
证据确凿,丰安县令父子俩被关进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