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大结局(中)

刘家邻居们,发现梁家迎亲队来了,笑着跑向刘家院子,“刘老大,迎亲的来了,快拿爆竹出来!”

给刘家帮忙的一些旁支亲戚们,见梁家人傻站在路上,料想他们不知刘家的情况,笑着迎了上前,说明了情况。

梁家人暗吸一口气,惊得个个瞪大双眼。

刘家厉害啊,居然认得县令和大皇子?

这这这这……

他们是结了门豪亲吗?

梁家人为了讨好亲家,干脆拉着迎亲的新郎官,和刘二妞在刘家拜了堂。

有大皇子和李县令主持婚事,这可是光耀门楣的事,值得说给子孙后代听。

梁家大郎聪明,还大着胆子向二人要了题字。

院里就有写喜联的笔墨,李县令拿了副红纸,请李兴茂先题字。

李兴茂按着梁少年的要求,写了“梁氏瓦匠”四个字。

李县令提笔写了“百年好合”。

梁少年看了眼字,拉着刘二妞给二人谢恩,“多谢大皇子殿下,多谢县令大人。”

李兴茂瞧着这少年,莞尔一笑。

他这字一送,将来就是少年的金字招牌了。

若梁家少年是勤快人,刘二妞这辈子算是嫁对了,子子孙孙都会享福了。

勤快加金字招牌,一辈子不愁没活儿干。

刘家也发现了梁家少年的小心思,心说这女婿好聪明,挑对了人。

在一片热闹声中,李兴茂带着柴娥英转道回李宅。

李县令和李立行,还有一众衙役禁卫军在后面相送。

村里人也跟着去看热闹。

浩浩荡荡一队人,往李宅而行。

一直藏在暗处偷看的柴大姑娘,心里直吸凉气。

李兴茂,真的是大皇子?

那她刚才还在跟柴娥英炫耀,说她是京城人了……

天啦,她刚才犯什么抽了?

一个小小京城人,能跟大皇子妃比?

柴大姑娘恨不得咬碎自己的舌头,她提着裙子摆,匆匆跑上自家马车,催着吓傻掉的车夫,“快回家!”

翠嬷嬷扶着她坐上马车,“大姑娘,人都走远了,你不必害怕了。”

柴大姑娘哆嗦着道,“躲得过吗?我刚才将公公的铺子地址告诉给了柴娥英,万一她记下来了,回京后找去了怎么办?咱们全家都得被砍头,得快点去京城,叫公公和郎君搬铺子!”

翠嬷嬷恍然,“啊?哎哟,大姑娘,我就说了嘛,你别去惹三姑娘,她不是个好惹的人!”

“我哪知道她会当上皇子妃,早知道……”柴大姑娘心乱如麻,按柴娥英的脾气,是不会接受她的道歉的,算了,还是劝公公和男人搬走铺子,远离柴娥英的报复吧。

柴大姑娘回家后,急忙带着婆婆去了京城,本来计划明天出行的,她担心夜长梦多提前出发。

走得匆忙,准备不足,少带了不少行李,她被婆婆好一顿说。

到了京城后,柴大姑娘将柴娥英当了皇子妃的事,说给自家男人听。

还说不搬走,柴娥英要是找到这里来,全家会没命。

她男人太了解她的性格了,骂她一定是去惹柴娥英了。

柴大姑娘哪敢争辨?

都这时候了,还是活命要紧。

公公婆婆和男人,轮番骂着她。

柴大姑娘一声不敢吭。

铺子搬走容易,但将过去的好生意重新拾回来,却不容易,柴娥英的婆家,亏得一塌糊涂,从乡下带来的银子全亏铺子里了。

一家子在京城艰难度日,柴大姑娘的男人提到搬铺子的事,对柴大姑娘恨之入骨,扬言要休了她。

不得已,柴大姑娘只好将自己私藏多年的银子拿出来贴被婆家,才躲过了被男人休掉。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

李家的宅子前,站着不少护卫。

今天是休息日,学堂里没有孩子。

但因为李家忽然来了不少人,还是惊动了一些住得近的孩子,他们不敢靠近,一个个藏在附近的树后或草丛里,往李家看来。

孩子们小声地议论着,李家出了啥事。

直到李兴茂和李县令回到李家,宅子前的守卫们,一起跪下拜倒,“大皇子殿下。”

已经知道消息的贵伯,带着宅子里的厨娘宋春娘母女,全走到外面来迎接。

娄承业和他的随从,随后也走了出来。

他现在还没有回过神来,自家胖憨憨的娘子,怎么就成了公主了?

大舅哥怎么就成了大皇子了?

丈母娘成了皇后?

他老丈人是皇帝?

他是驸马?

李家究竟藏了多少能人?

娄承业在李兴茂去京城后,帮着李家整理田地,白胖的包子脸,瘦成了浅褐色的国字脸。

退了肉的脸,显得比以往更精神了。

加上长了不少个子,十八i九岁的少年,完全从当初的胖憨少年,变成了俊朗成熟的大人。

李兴茂示意大家都平身,笑着扶起娄承业,“我不在家的日子,得亏承业帮忙照看田地的事,承业辛苦了。”

娄承业笑道,“不辛苦,这都是我该做的啊,这是玉恩的娘家嘛。”

大家进了宅子。

李兴茂和柴娥英,带着孩子们来见韦氏。

李县令和李立行,也跟着前往。

娄承业则安排人备酒饭,招待县令一行人。

北院正屋中,韦氏已经换上了李兴茂从京城拿来的皇后装,和李玉恩坐在上首在说话。

母女俩听到门外的脚步声,一起朝门口望来。

柴娥英第一次看到,温和简朴的婆婆,穿着华美端庄的盛服,有些不适应,她局促地低下头来。

三个孩子倒没觉得什么,还是这么天真欢喜。

比着赛,迈着小短腿往屋里冲。

李景模糊的记忆中,奶奶就是这样打扮的,一岁半的李昱没啥好与坏的概念,嘻嘻笑着朝韦氏扑去,“奶奶。”

只有果果,欢喜地跑进屋来,看到韦氏的皇后服后,眼睛渐渐红了。

她唇角动了动,也喊了声奶奶。

“回来了?来,都到奶奶这儿来。”韦氏笑着朝三个孩子招手。

柴娥英走过去,屈膝拜下,“媳妇柴氏,参见……皇后娘娘。”

“青阳县令李晌,犬子李立行,参见皇后娘娘。”李县令和李立行,也走上前拜下。

“都请起吧。”韦氏和蔼微笑,“不必多礼了。”

见过韦氏后,李兴茂带着李县令和李立行,去了别处休息。

韦氏拉着柴娥英在身旁坐下。

“事情有些突然,到现在,娘还以为在做梦。”韦氏自嘲笑道。

柴娥英也跟着微笑道,“确实挺突然的,大郎跟我说起时,我当时都惊呆了。”

“京城前几天出了些变故,好在,他父子几个都处理好了,大郎现在是来接我们娘几个进京城的。”韦氏说着李兴茂的安排,说着自己的安排。

他们回京后,这处宅子会空下来。

住了快三年的宅子,丢弃了有些舍不得。

韦氏跟贵伯和宋春娘母女商议好了。

这宅子就留下给他们住着。

除了他们一老一弱几个人,韦氏还请了宋春娘娘家的大侄子宋宝顺来宅子里住。

那孩子是家里学堂的学生,李玉竹对他又有恩。

脾气品性都是熟悉的,好办事。

田地的事,韦氏会跟刘家交待,委托刘家人帮着打理。

韦氏说道,“娥英,你看这样可行?安排好,休息两日后,我们九月九日起程去京城。”

这样安排极好,都是知根知底的人看老宅,柴娥英没意见,“挺好的,娘,就这么安排吧。”

接着,韦氏又说了些京城的事情。

在李兴茂离开家时,韦氏和柴娥英,经常聊天说到京城。不过那时候,她们都没有想到,自家老爷会当皇帝,说的都是市井小事。

这会儿,韦氏跟柴娥英说起了李氏的皇室,说起了太后和大行皇帝的皇后。

“大郎刚才跟我说,他离京的那日,大行皇帝的皇后,已经移居到宫外的行宫里去了,她品性温良,不爱与人接交,只和玉玟相好,又是寡居之人,你想见她还见不着,不必担心她。倒是太后,需得注意跟她说的语气。”

柴娥英紧张起来,“太后,她不好相处吗?”

韦氏道,“她是你的长辈,是个寡居多年的妇人,说话理应注意分寸。”

柴娥英愣愣着点了点头,“是,媳妇知道了。”

是因为儿子没了,皇帝位又传到别家了吧?

想到会和这样一个高身份,脾气却古怪的妇人见面,柴娥英心里有点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