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个苏子瞻,当了官儿了,说话都不一样了!”他呵了一声,后退拱手:“见过苏评事。”
苏轼:“……”
不过是正八品的大理寺评事,被十二郎这连番下来,好似他做了多大的官儿似的!
苏轼有些好笑:“走了,前些日子是我的不是,这段时日忙,等家中安顿好之后,我再设宴与十二郎赔礼如何?”又看向一边的钱学文:“到时也请钱郎君赏脸。”
钱学文连道:“不敢当,苏评事客气,到时怕是要去贵府叨扰了。”
“钱郎君尽管来便是。”苏轼如今才二十出头,性子豁达的很,又很是相信任十二,对于他的朋友自然也是愿意接纳的。
十二郎虽性子憨直,但能入他眼的想是也有过人之处。
“荣幸之至。”别管他方才如何想,眼下却是很激动的。
苏氏一门,在苏子瞻兄弟去岁进士及第时便已名震京师。苏子瞻任大理寺评事,其弟为秘书省校书郎。
而今年春,这位苏评事之父苏明允又蒙官家看重,特召其入舍人院参加考试,偏这位觉得自家已有儿子入朝为官,竟托病推了官家的好意!
钱学文心中羡慕,若是他,定不会推了的。
毕竟数十年的寒窗苦读,难不成这些学子是只为了读书?自然还是为了光耀门楣的。
就没想到,这苏明允拒了官家的好意,竟还能得韩推官赏识,举荐其为官,与其幼子同为校书郎!虽校书郎乃从八品小官,可这等官职于他们这般人家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