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怎么还没找到胖丫头?

后来池棠又和爹娘絮絮叨叨的说了许许多多。

其实制作木炭的法子,在现代看来十分简便。其中的原理更是简单,所以池棠才会知晓。

且,木炭古已有之。

东汉许慎《说文》中曾有记载:“炭,烧木留性,寒月供然(燃)火取暖者,不烟不焰,可贵也。”

其中“烧木留性”说得非常巧妙,明白无误地交代了炭是木材烧出来的,但又不是完全燃烧,还保留着木的特性。

这也说明,古代烧炭是一项技术活。

成熟的木炭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周礼·月令》曰:“季秋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礼记·月令》谓:“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

为此,周朝还设立掌管木炭的官员。

因木炭易燃、耐烧、洁净且易贮存和运输,所以不但用于古代上流社会的炊事和取暖,也成了极好的冶炼燃料。

这是池棠知晓的,只是不知道这个朝代有没有木炭的出现。

她见过南星弈兄妹两个用的炭火,那是上好的银丝炭和红罗炭,是天然形成的。

而农家都是烧火炕,所以她还没有在这里见过土炕。

“不管怎么说,都值得试一试,按照闺女说的,用木头就能制作木炭,那咱们老百姓也能买得起。”

池老伯心头火热。

要是做成了,不仅自己家里受益,也能帮助其他老百姓,这让池老伯很是重视。

“这样明个我和老哥哥也不去干活了,去山上多砍点木头去试试。”

“嗯,也行,你们试试吧。试一个月,要是还是不行,就算了。”

总不能为了一个木炭,家里不过日子了吧?

池老伯点点头,也认可了。

——

京城长公主府里,母子两个正在烤火。

银丝炭静静地燃烧,没有一丝烟火。

暖和又干净。

“母亲可想好了要如何处置?”

晚饭前,他们已经收到了回信,知道棠棠在梦中看见的那三个人是谁了。

其中有一个,是端阳长公主都没有想到的人。

那是她的陪嫁丫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