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沙岛的技术分析室。
一行人正在看着播放的博尔特视频,时不时点点头。
这是兰迪和拉尔夫曼在冠军模型分析后,建立的最新的数据分析。
上面打出了一些定格的数据:
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即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据资料显示,途中跑时两腿的最快交换频率是 31~485 次秒。这在他的身高里面可以说十分的罕见。
因为这么高的运动员,一般都是步幅类型,而博尔特显然是个“特例”。
他居然是步频的类型,关键是……他的步幅还基本上因为生理原因,兼具了。
1蹬地力量: f=vt(∵f=aa=(v-v0)t 又∵v0=0 ∴a=vt )的公式,由于 在这里代表人体的质量是个常数,所以在单位时间内后蹬的力量(f)越大,则人体前进的速度(v)越大。
2蹬地的速度:如蹬地力量(f)大小一定,则速度(v)与蹬离地面的时间(t)成反比,也就是说蹬离地面的时间越短,则所获得的速度越大。
3腿蹬直的程度:主要表现在髋、膝、踝三个关节成一线,这样就可以使地面给人体的反作用力充分地通过人体重心推动身体前进。
4蹬地角度:由于人体结构的特点,后蹬角度受到限制,减少后蹬角度,不仅有利于增加水平分力,而且能降低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程度。另外,缩小后蹬角度也是加快两腿交换频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5后蹬用力方向:后蹬用力的方向应力求与前进方向一致,如后蹬用力的方向偏左或偏右侧会产生分力作用,减低前进的速度,影响身体重心移动的直线性。
然后逐一带入博尔特的这一场身体数据和竞技数据。
在“冠军模型”显示下,北亣京奥运会决赛上,博尔特的各项数据变动:
施加作用力fn,8047,对比之前2007年大幅度↑提升。
最大速度1204s,比起之前一年,同样提升↑明显。
启动加速度936,依然是提升明显。
峰值输出功率255435,比起去年提升接近一百个点。
总体做功80465,比起07年↑。
效率做功6235,比起07年依然是单位效率大幅上扬。
送髋开始时摆动腿体前摆动角°:623。
送髋结束时摆动腿体前摆动角°:77。
送髋开始至结束时摆动腿摆动角°:147。
送髋开始时摆动腿体前膝关节扇形角°:508。
送髋结束时摆动腿体前膝关节扇形角°:783。
送髋开始与送髋结束时膝关节扇形角度差:275。
……
看到这密密麻麻的数据显示在大屏幕上,即便是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和老教练们,也都觉得这些数据实在是太……详细了点。
以前的大赛总结,和这个比起来,根本是小学生水平了。
“奥运会中用了 4125 步。”兰迪在上面看着视频,一点一点拨动进度条道:“较其余选手少 2-6 步,显示了博尔特超强的步长能力。步频+步长,他目前是最为完美的一个。”
“奥运会着地瞬间和垂直阶段博尔特支撑腿膝角分别是 1571°和 1468°。”
“启动的路径偏差很小,相当笔直。”
“膝关节向前运动时,他的髋部会向内旋转,并且会有大量的横向重心转移。”
“他的启动姿态也明显不够紧凑,反而是一反常规,有些放松。”
“我认为这是他采取了补偿策略来最大限度提高开始阶段的力的产生初始速度。”
“再看看博尔特的扒地。”兰迪点了点视频,播放了一会儿,再次暂停道:“看看他的扒地脚,重心的质点变化,他好像并没有把脚放在重心之下,我认为他唯一可能放下重心的应该是在起跑阶段。这就意味着,因为脚越靠近身体重心,这个人就越能快速的完成跑步周期,这样成绩自然也就更快了。”
“还有博尔特的臀部抬回问题。”兰迪道:“这一点我认为是关键。”
“我们很多运动员过于强调步频,而忽略了臀部的充分运动,这样一来,动力会在逐步减少的步长过程中损失掉,从而影响成绩。”
“还有博尔特的垂直震荡,很小。”兰迪用小木棍点了点屏幕的一角,正好对着博尔特的跑姿道:“因为最小的垂直摆动通常会减少关节上的压力,并且在运行过程中提高效率。”
“这都是我们训练中比较忽视的一些要点。”
……
“好了,看看我们运动员这一次奥运会的数据对比。”兰迪在上面打出了劳逸的照片,道:“首先我们对于劳的未来定位,从生理学上没有太多问题,劳虽然身高比博尔特矮了25的身高差,但是我们能够看见,即便是如此,劳的步长指数,依然是以1249压过了博尔特的1245。这说明劳的确是应该走步幅流为主,步频为辅助。也揭示了为什么劳的后程这么强势的一大原因。”
劳逸居然可以在步幅指数上压过博尔特?还真是。
但这放在以前的国内,怕是谁都不敢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