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按照文女士的话说,这叫“从一出生就要准备好打幼升小这场硬仗”。

文女士全名叫文笛,作为南城排名第一985出身的新时代独立女性,毅然放弃自己的工作跑回来全权负责女儿的教育工作。

主要原因是她那几个英年早婚的姐妹为她传输的精英教育理念。

其中好几个姐妹都非常后悔因为一点点的差距,被民办小学拒之门外,只能进之前准备好的学区方所分配的公办小学。

“那几个民办小学总归感觉比公办好一点!”其中一个姐妹,“你看这个公办买个学区房都能进,生源肯定不如民办的!”

文女士深以为然,从黎楷9个月大开始就制定了极其严苛的教育标准。

每天都请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到家里和黎楷“聊天”,与之相辅相成的还有各种婴幼儿逻辑教育以及丰富的文化类活动。黎楷刚能把话讲清楚就被塞进了幼儿奥数班,指尖刚能立起来就被送去学了钢琴,个子刚够到把杆就被报上了芭蕾机构。

这还不止,在黎楷三岁半的时候,文女士觉得黎楷英文算是说得还可以了,于是抓紧语言关键期的最后一段时间,把每日例行的英语国家留学生外教改成了西班牙语留学生外教。

“大学生这种廉价劳动力不用白不用。”文女士暴露出商科出身的本性。

所以说黎妈这是彻底贯彻落实科学、文体“两手都要抓,且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政策。

黎楷也觉得辛苦,但这样的教育资源却是她上辈子想都不敢想的。

国家队即便有强制运动员们上的文化课,也只是一些粗浅的知识,而且大多数运动员都没什么好好上课的打算。换而言之,不仅教学质量不怎么样,学习氛围也是一塌糊涂。

“能过不就行了吗,反正将来也不靠这个吃饭。”小师弟苏项文最为嚣张。

真是年纪越大才越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连退役以后体制内的冰雪项工作,都要求要把滑冰相关的英文背得烂熟。也不知道小师弟现在会不会后悔。

黎楷出国比赛的时候,每每见别的选手抱着笔记本,抓紧时间写论文就不由得有些羡慕,可是在华国作为专业运动员的她大概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妹妹,你卷子做完了没有啊?要是还没做完的话也伐要做啦,都八点半了,赶紧洗澡睡觉了!”女士讲着一口南城普通话,把一杯热牛奶放在黎楷的桌子上,“你慧慧阿姨的女儿学了好久的滑冰了,明天我们要不要和她们去冰场看一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