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生活资源都能方便获取。</p>
而且本身还能充当贸易中转港口,能够提供很大的价值。</p>
比如北上岛国的船只,就需要在此修理,补充,同时放下一些货物,购买鹿皮、蔗糖等宝贵物资。</p>
这就让它的发展有了坚固的贸易基础。</p>
烧林开荒。</p>
闻人升实行古老的府兵制。</p>
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家一户分配土地。兵农合一,平时耕种土地,农隙训练,战时从军。</p>
其实也是大明的军户制。</p>
这种体系,注定用不了30年后就会腐烂的。</p>
因为军官特别容易出现土地兼并。</p>
好在闻人升使用的是古老一点的府兵制,可以维持的时间长一些。</p>
其实这也和满清的八旗类似。</p>
其实满清八旗就是学习的大明的军户制。</p>
只不过是因为生存压力,将地位颠倒过来。</p>
军户高高在上,剥削拥有奴隶。</p>
即便是八旗贫贱者,也能通过压迫和剥削汉人包衣来获得利益,维持生存,进而大大缓和了八旗内部的经济矛盾,从而让他们显得团结。</p>
这才是八旗早期上下一心,很是能打的根本经济原因。</p>
这就是经济矛盾对外转移的结果。</p>
八旗统领们不明白这个经济原理,但不妨碍他们本能地明白,自己族人穷,带着穷人抢大明,就能让自己的穷人不造反。</p>
而大明军户就没有办法了。</p>
被压制,被剥削,最后一点战斗力没有。</p>
平时没有操练,一上战场,只要看到敌人就要准备逃跑。</p>
家丁们人数不多,战斗一旦不顺,军户兵就要溃逃。</p>
而对于闻人升来说,30年之内解决大明、辽东、农民起义这些问题足够了。</p>
15万人有3万户,一户一兵,可以整出3万兵来。</p>
为了精锐和减少后勤,提升机动力和作战力,他将3万人又精简了一下,最后精简到8000人。</p>
其中6000战兵,2000辎重兵。</p>
战时雇佣流民做挑夫。</p>
2000辎重兵是专业训练相关后勤之事。</p>
做饭、扎营、挖壕沟,都是古代兵书中早就说好的东西。</p>
其实什么方法都有,大明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不知道方法,而在于明知道,却不想用,不能用,用不了。</p>
征兵之外,就是多种粮食。</p>
大米、甘薯、玉米,统统安排上。</p>
整个大员,最后安置一百万流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p>
只是还需要继续扩张就是了。</p>
北方越来越混乱。</p>
已经爆发了几次民乱。</p>
闻人升借助当地官员,迅速带来大量人口。</p>
实力迅速发展。</p>
同时也海上其他势力,海盗、大户士绅,也开始了剧烈冲突。</p>
双方都想要垄断海上贸易。</p>
无论是郑家,还是官僚士绅,大家都想这样干。</p>
郑家先后干掉了诸多海盗,又干掉了许心素为首的官僚士绅代理,让自己作为士绅集团的货物出口代理垄断,这才独霸了东南的贸易。</p>
而闻人升的优势,就是他有着文官的招牌。</p>
这年头文官还是有着天然优势。</p>
在充当官僚士绅的代理人方面,很是方便。</p>
他能轻松从辖区内得到大量的货源,进而转卖给自己的船队,他人的船队,以及红毛人的船队。</p>
这就有一个冲突。</p>
那就是海盗会影响贸易。</p>
他要彻底平息东南海盗。</p>
至于如何打,闻人升一方面从西洋人手里购买大船,购买武装商船,大炮、火枪,一方面开办船厂、枪炮厂,自己制造。</p>
这都是手工场,此时还不需要多少机械。</p>
在这方面,大明有着丰富的人力可以使用。</p>
其实这个年代来这里的西洋人有很多。</p>
就像荷红毛,东南海洋上,至少有三万人。</p>
西红毛至少有五万。</p>
当然这都是老弱病残混合都有的。</p>
为什么会这样说?</p>
因为有些人来到这里住下后,就娶了本地土着,生下孩子。</p>
一方面是搞船、枪炮,另外一方面就是人。</p>
人手方面,他从流民中招募人手。</p>
又从西洋中招募。</p>
闻人升以1:3的比例进行混合雇佣。</p>
1个西洋人配3个大明流民。</p>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传统腐朽的权术制衡。</p>
但恰恰能够济一时之用。</p>
满清内部也一样是各种制衡。</p>
西洋人的存在,可以保证大明士兵不会因为什么忠君思想,而背叛自己。</p>
毕竟西洋人只看重钱,只看重薪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