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什么可是,爸爸就是告诉你一声,北京肯定是不去的,待在二部挺好的。你不是总怪我这些年忙着跑生意,没怎么陪你和你奶奶吗?现在机会不是来了?拿着同样的工资,干着更闲的活儿,你就替你爸乐吧!”
何建邦说得挺轻松,何缈却不以为然。她爸是什么性子她知道,事业心重,有劳心病似的,闲不下来。他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想让手下人多些天地施展拳脚,一方面也是自己想变变,同一个位置待久了人会疲,而他这个位置要想再往上走,在淮西是上无可上了,同工种想升迁只能去北京总部。
他现在和自己坚决地表达要留在淮西的想法,不过是为了她。她在这儿还有两年的高中学业要完成,且目前一切稳定,突然的变动对高中生来说不可能没有影响。一旦他一走,家中只留一老一少,他必然忧心牵挂,放心不下。
何建邦一定是考虑到了这些,才在二选一的抉择中做了妥协。
做出这个选择,何建邦不一定不开心,但一定会有所遗憾。他正当中年,事业理当如火如荼。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就不去看前路的风景了,在一个位子上做到老,别说何建邦以后一定会遗憾,就连她,也会懊恼痛恨自己。
何缈已经长大了,不像小时候那般渴求父母的陪伴。世界天大地阔,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不应是阻挡一个人向前向上的东西。
她觉得何建邦应该去北京。
短暂的时间里,何缈想了不少,她如今的理智不允许何建邦为了自己放弃另一种对他而言更好的人生。
她怕没多久何建邦就要完成这种妥协之下的工作调动,于是当机立断道:“爸,你去北京吧,你还可以带奶奶一块儿过去。正好姑姑也要生孩子了,奶奶这段时间担心得不行,过去还能照顾着,帮忙带带孩子。”
她这话一出口,车内突然安静了,何建邦把着方向盘的手蓦地一顿。连陶听言都惊讶地张了张嘴。
不过这种安静并没有持续很久,何建邦率先打破了寂静,刚才还轻快的语气这会儿沉下去不少:“缈缈,爸爸不爱听你说这话。”
他语气很缓,一字一句的发音却有些重:“你说这话,把自己放哪儿了?照你说的,我和你奶奶一走了之,把你一个人留在淮西,再雇个阿姨给你洗衣做饭,这么做是可以,爸爸相信你一个人生活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你多想一步,你晚上放学晚了回来,打开家门,一室昏暗,冷冷清清,也没人给你开着玄关处的那盏小灯;你在学校里有个什么事,老师想要联系家长,我们远在北京,鞭长莫及;你有开心的事,不能转头就和爸爸分享;你要难过了,隔着屏幕我们再怎么安慰,也只是隔靴搔痒。”
“别说接下来两年对一个高中生来说有多重要,哪怕不是这两年,你爸也不可能让你当个留守儿童。”何建邦说到最后,通过后视镜又看了一眼自家闺女,“缈缈,别为你爸觉得不甘,我都四十好几了,没那么多不甘了。你以后上大学、工作、谈男朋友、结婚,我真正能陪在你身边的时间能有几年?你想想这个,就舍不得轰走你爸了。你说是不是?”
何缈静静听着,没吭声,直到何建邦说完了,她还沉浸在他的话里,旁边的陶听言用胳膊肘在她后背上搡了一下,她才应了声:“我知道了,爸爸。”
第91章 下乡。
何建邦的事儿在何缈这儿, 只是被战略性地暂时翻了篇,她承认何建邦说的话在理,换作别的家长, 估计也会这么选择。成年人总归是要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寻求平衡的,但绝大部分人的天平, 都只能在现实的无奈下倾向一方, 不过是倾多倾少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