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聪明。不愧是领导身边的人。我得买下来啊,不租不借,要全部产权。”
“行,就当处理破烂了,那东西在你手里当玩艺儿,在区里就是个废置院子。我帮你找个大点的。这种院子以前机关扔下的不少,有几块。”
进入九十年代,全国上下机关单位开始争先恐后的建新楼迁新址,盖住宅小区,抢着要和现代化接轨。
京城这边原来的老院子大都是老建筑历史性遗物,有些是分配的,有些是抢占的,很多不能拆毁,就大都被闲置荒废了。
下面则不管那一套,想拆就拆,很多历史性的建筑就这么变成了现代化的板楼,包括很多著名的街区,然后大家都跑到国外去赞叹人家的老城和历史意义。
这一点上,咱们和国外的差距确实有点大,老城改造全世界都在搞,人家是保护性的搞,咱们是毁灭性的弄。
这个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机制问题,人家是民意说的算,咱们是领导和开发商说的算。
很多规定和单位就像技术性女人的肚兜,只要钱到位,想摆什么姿势都行。
“学校的地盘应该差不多了,现在就看你们那边老师什么时间到位。”
放下电话张彦明对孙红叶和参观完办公室回来的花锦堂秦勇胡振华三个说:“理论方面我就不说什么了,但老师一定要有真实的实践经验,不要搞成功学那一套。”
孙红叶点点头:“那我安排人,接手就开始改造,争取快点收拾好。”
楼房接过来,教室和宿舍什么的都要重新布置改造,还有相关的物料工具的采购,都需要时间。
花锦堂几个人对老板的做事效率又有了重新的定位。
这里是京城,这可不是有点钱就行的地方,老板的人脉资源看来也是相当雄厚。
原本多多少少还有些不以为然,必竟年纪摆在那里,有钱也只是一个概念,何况国内的情况又有点复杂,很多投资和工程并不能说明什么。
这里面的很多东西大家都懂,只是不能拿出来放到明面上说。
整个九十年代可以说是百花齐放,鱼鳖虾蟹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路英雄豪杰争芳斗艳,牛鬼蛇神掺合其中,大家都是老狐狸了,谁还没翻过几本聊斋?
打工就是为了赚钱,工资给到位谁管你是哪路神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