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训练营,争取把他们培养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乐观的积极生活的人,希望他们的不幸能在这里结束,开启一个不同的幸福人生。
以后,青训营出来的孩子都会在我们自己的学校读书成长,一直读到大学或者职业学校毕业,不用反复的更换环境,一遍一遍的遭受有色眼神。”
“这个好。”老王老师拍了下巴掌:“我前几天还在说,失亲儿童的培养应该重视起来,不能让他们对这个社会充满不好的印像。
我可不可以申请去管理这个,青训营?我对这个工作很有兴趣儿,也感觉自己可以做得好。”
“肯定可以,”张彦明笑起来:“就是这个工作的地方有点偏,在西四环那边,生活各方面可能没有学校这边这么便利。”
“那无所谓,我们俩有吃有住就行了,有事情做才是重要的。老伴儿,怎么样?”
“那咱们学校在哪儿啊?”王老师问。
“在,呃,”张彦明想了想:“太平庄。太平庄。”
王老师怔怔的看了张彦明好几秒:“那不是西四环外了吗?都到石景山了,比你说那个托老所的位置还远呢。”
“我是说生活方面。这边虽然要远一点,但是生活上便利,那边都是大院儿什么的。托老所的位置在它北面,有得有五六公里,那边比较荒,原来什么都没有。”
“你说的那个位置,是不是有个专用机场?”老王老师问。
“对,就是那片儿,我们当初是从军区拿的地块儿。其实咱们的学校也是从部队接过来的。”
“我爸妈不能住在这边去那边上班吗?五六公里也没多远,那边交通肯定比城里要好。”
“也可以,嗯,可以。”张彦明点点头:“到时候配台车就行了,负责人肯定是要有车的。”
“你看看,还有配车,一下子待遇就上来了。”老王老师笑着对自己老伴说话,还挑了挑眉毛。老小孩儿一个,被瞪了一眼,开心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吧,我们都过来。反正我也确实在这边干够了,一天就和他们生气。”王老师嘟着嘴做了决定,又看向陆老师:“你来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