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扶苏看来,通篇只写了两个字。
扯淡!
按照其中‘专家’的分析,‘枕木之间的距离竟然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下来。’
也就是说,在这些‘专家’心中,秦国的标准化已经到了连马的身高体长都可以控制的地步!
因为马的步幅大小,取决于它们的腿长,同一组拉车的马体型大小可以一致,但成千上万匹马的体型相似的话,可能只有现代化的育种技术可以做到了。
所谓的车同轨,规定的是马车两轮之间的轮距。
举个栗子,一条四米宽的双车道,恰好可以通过两辆车宽不超过两米的小车,但这时突然从对面开过来了一辆三米宽的大车,如果是平地还好,互相让一下就都可以过。
但如果是山路呢?
整条路是不是就被堵死了?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无论是秦国还是山东六国,参与交通的主要工具都是马车或牛车。
在没有发明转向器的年代里,车辆可以借助车辙来完成转向。
当扶苏说出了自己看法之后,争执中的蒙恬和公输轨愣了一下,只得拱手称是。
蒙恬看着纸上勾勒出的道路和图形,询问道:“陛下,这些三角形代表着什么?”
扶苏说道:“行道树。嗯,类似于驰道上种植的松木。”
他回想起那些半死不活的行道树,一时间有些无语。
也不知道是谁给那个胖子出的主意,行道树居然选择了松树!
是,松树四季常青,而且寓意很好。
但松树生产缓慢,可以说是‘爷爷种树孙子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