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造桥

等到打桩机离去后,木轮终于靠近围堰,数百个穿着短衫,光着脚掌的壮汉有条不紊的开始组装。

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壮汉头上全部带着新式的爵弁,这表示他们都是有爵位在身的工师。

而他们一起组装的,正是用来抽水的水车。

水流带动木轮转动,传动轴带动伸到围堰内部的齿轮转动,和齿轮咬在一起的,垂直于水面、挂满了水桶的传送带也随之转动,从而将围堰中的积水抽出。

等到积水抽完之后,水车将会拆除,前往下一个围堰继续工作,而这里的工作,就进入了纯人工的环节。

从内史各县招来的,大多都在公士爵位以上的‘农民工’,将进入围堰中,挖除淤泥,直到看到坚实的地面。

之后就是用水泥混合砖头修建桥墩。

再然后修建的桥梁,依然是砖石结构,用水泥粘合的拱形桥梁。

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桥就别想了。

这并非是没有那么多的钢筋,其实随着宜阳钢铁厂的建成,至少现阶段的关中及三川郡周边是不缺少钢铁的。

但拱形结构,其实是一种十分完美的结构。

拱桥之所以称为拱桥,就是用拱形的几何结构构造换取了全截面受压的特点,拱形的目的就是减少活载导致的局部受拉效应,构造合理拱轴线。

而且以砖石承压能力,根本不需要钢筋,哪怕是后世造的砖石拱桥,也不需要钢筋进行加固。

嗯,其实很多的钢筋混凝土拱形桥,都是变截面连续梁桥,相当于方形截面的梁,然后把中间扣掉一块节省材料,本身设计理念跟拱桥完全不同。

看上去是拱桥,其实是梁桥……

拱桥不需要钢筋的一个点,还在于合理的拱轴线不会产生弯矩,而钢筋,主要是抵抗弯矩用的。

至于另外的原因,则在于现在的秦国,没有载重量百吨以上的重卡……

四轮马车的载重量,不足以压垮一座石拱桥。

多点施工,统一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