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题材和故事,套拍最节约资源,能省不少钱,尤其是战争场面。
这几年套拍的作品不少,口碑有好有坏,比如《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上网一搜目前正在筹划制作中的还有《微微一笑很倾城》、《叁生叁世十里桃花》等等,都是电视剧套电影,然后同一年内推出。
这些作品都是改编的,基本都是电视剧的评价胜过电影,这样的结果涉及方方面面原因,无法一概而论,但大部头作品改电影的确在内容上难以取舍,最终可能令看了电视剧的观众失望。
杨树告诉刘漫和江诗语,他打算把新作品暂时叫作《爷爷的战争》,以孙女和爷爷聊天回忆的形式开篇,这样在内容上就比较容易取舍。
这个名称很明显受到《父辈的旗帜》、《我的战争》影响,他之前开玩笑说男主剿匪到桐庐后娶了奶奶,也不是信口开河,其实上一世筹划时就考虑过以回忆的形式讲故事。
《拯救雷恩大兵》是回忆形式,去年徐克拍的《智取威虎山》也是韩赓回忆爷爷的故事,这种形式的作品挺多。
形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视剧可以回忆起个头就一直演下去,需要解说时加点画外音,直到最后一集孙女和爷爷再出来结尾。
而电影可以在回忆中省略一些人物,比如叁个好兄弟变成两个,然后通过两个时代之间的切换,用叙述把一些过渡的内容也省略,那么就可以把剧情集中在几个关键节点上。
刘漫和江诗语都认为这个设想好,于是在她们的期待下,杨树又有了重要的工作得快马加鞭。
当晚回到酒店,他新建了文档,起名《爷爷的战争》,就算正式立项了。
八月叁十日结束东北的拍摄,剧组一行浩浩荡荡回到了首都,紧接着就在东方艺术学院附近的酒店安营扎寨,继续拍校园戏份。
这部分基本都是刘漫和杨树的戏,江诗语以及一些配角的戏份要等天气冷了才好开拍,全部集中到后面。
没有拍不等于不能练,几乎每天杨树都会花点时间给江诗语说戏,在房间里走位、亮相、念白,像排舞台戏似的。
刘漫塑造人物的压力也挺大,杨树同样不吝赐教,每场戏都和她事先彩排,从不期望现场去凭灵感发挥,那不太靠谱。
而且那也不是专业演员的工作态度,毕竟灵感不是姨妈,算不准什么时候能来。
在许多人物采访中,着名演员们都很愿意聊起表演中灵感迸发的经历,容易给人造成一个错觉,这似乎是表演工作中的常态,激情和投入非常重要。
激情和投入的确非常重要,然而实际工作中角色附体的经验真的少之又少,所以才令演员们记忆深刻津津乐道。
日常的表演其实很像考试,得事先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和练习,抱着侥幸心理临场发挥是很难有好成绩的。
“你还记得少女时代,班上那个清秀的男孩,看到他就会心跳不已吗?”
含蓄是东方美学精髓之一,杨树循循善诱指导刘漫表演,设计了不少煽情的提问。
他相信少年少女都曾经怀春,如果勾起了脑海深处的记忆,无疑将与角色产生深切的共鸣。
“或许你曾经发觉某个男孩放学后总是偷偷陪伴你走上一段路,在课本上画你的素描,或者你就算再忙也会去看某个男孩打球,站在人群里目光闪烁,掩饰对他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