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侵华后,曰本开始迅速扩军,仅半年时间就扩了一倍半,最巅峰时期陆军就有40个师团,达200多万人。
这些师团只有1个在朝半岛,5个在本土,剩下的全都在中国,所以日军在中国境内最巅峰时期,常驻兵力接近200万人,一旦有损失就迅速补充。
据曰本厚生省战后1964年统计,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约为44万人,这还包括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和美英协同歼灭的约16万日军。
随着曰本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军部只能将驻扎在中国境内的部队投入太平洋战场,这导致在中国战场的日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直线下滑。
不过再怎么质量下降关内关外也各有70万部队,质量不高也都是要吃饭的,可能吃得还更多。
吃得多就是大问题,其实到了抗战后期在大陆境内的日军已经挺窘迫,随着本土被轰炸,国内的生产力进一步大幅度下跌,补给在一年前就开始出现巨大空缺。
东北日军的情况还好些,从日俄战争起,在当地经营将近40年,吃喝基本能自给自足。
不过战斗力基本归零,70万关东军被苏军几个冲锋就推枯拉朽了,死伤几万后全都投降,武器清点才发现70万军队竟然只有20万条枪。
主要原因是太平洋战争不但抽走了关东军精锐,也带走了稍好些的武器,剩下的这些人3人一支枪都不太够,已经可以回到冷兵器时代耍刀了,在东北也就是支撑个花架子,没有多少战斗力。
关内日军战斗力会强些,投降后清点武器,虽然已经做不到人手一支枪,但差得也不会太多,主要还是吃不饱饭。
其中山东境内的日军会比较惨些,一来面对的共军人数众多,且深谙游击战术,二来对方基本控制了农村和铁路,日军长时间得不到后勤补给,去年就已经作出过用武器和共军换粮食的事情。
一边作战,一边用手中的武器和对手换吃的,这在战争史上绝对是奇葩丑闻,简直太丢皇军的脸了。
吉井中队长内心可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乐观,其实他很悲观。
对方在打持久战,这不是什么秘密,如果再打几年,可以预见在大陆的日军数量会更少也会更穷,突然崩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种太危险了,必须防微杜渐,所以他虽然刚调来不久,就已经问过镰田兵士长许多问题。
“我听说有士兵在据点自杀,但中队却报告阵亡?”
“我听说你们小队有士兵擅自到附近的村里索要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