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问为什么?姐姐们的回答:因为国力羸弱,只能以公主和亲求得国家片刻安宁。小姑娘又问:那么多姐姐都和亲了吗?他们怎么娶的过来?姐姐们说:娶了死,死了再娶,反正父皇能生,怕什么。小姑娘直接摔了手里的茶盏。她吓坏了,几乎是铁青着脸逃回去的。”
他说着就看着赵长缨。
赵长缨的确记起来了那件事,那是改变命运的一件事,她真的是吓坏了,本以为逃离了章家,命运补偿她,好容易过了好日子,哪里想到,是虎穴。
她没想到,重来一世,还要面临少年死亡的魔咒。
顾怀之慢慢回忆着那个女孩给他的震撼:“她回去一晚上都没睡。我以为她看起来那么弱小,除了哭没有办法,但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在学堂,夫子问有什么问题吗?她站了起来,她问夫子,‘我听说公主都要和亲,可我不想去,我需要怎么办?’”
“这是我第一次对她另眼相看,她不一般。”
“夫子很纳罕的看着她,并没有说什么,给出了答案:‘如果不想和亲,那就要比送去和亲有更大的价值’。小姑娘若有所思,倒是旁边的公主们都开始窃窃私语,小声嘲笑,因为她们觉得小姑娘太傻了,怎么可能不去呢。”
顾怀之的声音渐渐高了,“我以为她会知难而退,毕竟即便是要和亲,也是六七年之后的事了,有荣华富贵在身,谁会想的那么远。哪里想到,自那天起,她三天三夜没出宫门,也没睡觉,她的身边全部都是纸张,写着所有她能干的事情。”
“三天后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特长,于是出门去了学堂再问夫子:‘我会射箭,我怎么才能做大将军?’那位夫子是非常好的老师,并没有笑她,而是说:‘将军不止要会射箭,也要熟读兵法,兵法我可以教你,但射箭你要另寻老师。’”
赵长缨好像自己都忘了,却被顾怀之的话带入了回忆中。
那位夫子就是她的启蒙恩师宋航,是武将世家里的另类,居然考上了进士,成了文官。
最重要是,他有文官的底蕴,也有武官的直率,这是她的幸运。
这样一位老师,自然能教她许多。
顾怀之瞧她神情缓和了,接着说道:“但公主并没有骑射课程,我再想她要怎么办,谁知她回宫整整绣了三个月,在皇帝大寿的时候,送了一幅万寿图,哄得皇帝高高兴兴。
皇帝问她,‘你要什么?’她说:‘哥哥们都能学射箭骑马,我也喜欢。父皇能不能找人教我?’那皇帝并不当回事,只当她好玩,就说;‘宫中侍卫这么多,都是骑射的行家,你随便找个当师父吧。’她又成了。”
顾怀之看着赵长缨:“你知道吗?我从未想过一个人为了活,需要做这么多的努力。我看着她被吓得跑回了宫,我看着她一连三夜不睡只为想自己一条出路,我看着她为了获得父皇一个同意将满双手扎的全是针眼,我真的动容。长缨,明明我们生活在两个空间,可她仿佛在无时无刻的激励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