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母后皇太后, 奴才有要事奏禀。”
兵部侍郎兼镶黄旗汉军都统叶赫那拉·瑞麟率先出列,开始说起了太平军四处作乱的事情。
季言之没有吭声, 一来他年龄小, 现阶段只适合听少说话;二来没什么必要说的。反正清政府对于白莲教、太平军、红花会什么的, 态度历来都是以剿为主。
只不过在听到有大臣提议‘借师助剿’的时候, 再也憋不住了。
“皇阿玛给朕留下的大清兵强马壮, 何须外寇帮助。”
季言之鼓着腮帮子, 将坚持已见发挥到了极致。当然熊孩子的语气还是熊熊的,反正那副舍老子其谁以外,外人不可比的气势都让提议的大臣以及其他文武大臣们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难道跟小皇帝讲现在的八旗子弟已经糜烂,不堪一击,再也不复当初‘八旗不满万, 满万不可敌’的说法了吗。
先不说他们说的,小皇帝听不听得懂的问题,就算能够听懂,他们也不好意思讲,所以这一刻沉默是金是最妥当不过的。
季言之小嘴继续巴拉巴拉:“……反正朕不同意,那些个红毛金毛番子长得可丑啦!找他们做朋友的话,朕怕你们和朕一样夜里吓得睡不着觉。朕身为体恤臣子的好皇帝,可不能让朕的臣子们都遭遇这样的痛苦。”
满朝文武:“……”
两宫太后:“……”
到底还是叶赫那拉·瑞麟反应得快,率先拜服于地,磕头道:“…多谢万岁爷体恤。”随即文武大臣们也纷纷拜倒,冲着珠帘后头的小皇帝磕头,齐喊‘多谢万岁爷体恤。’
两宫太后:“……”
“借师助剿”的决策,早在咸丰二年(1852年)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说是请洋人派“火轮船入江助剿”,而之所以没有成功,则是因为两江总督沿江阅兵而终止。不过次年,太平军兵临南京,上海道吴健彰奉巡抚杨文定之命,向上海美、英、法领事乞援,要求外国兵船开入长江,帮助清军驻守南京。
由于当时的外国侵略者,尚没有摸清楚太平兵的虚实,不愿冒然表态,是以未曾答应。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美国在英、法支持下,曾以“助顺剿逆”为条件,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各国侵略者再次向清廷明确表示愿意助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