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言之笑眯眯,甚至很有心情的悠闲品茗。
“所以老夫打算休沐结束,就向圣上提出致仕。”
幕僚:“……相国,这,你这,哎!”
“令狐兄无需唉声叹息,圣上本就疑心病甚大,老夫在相国位置上坐久了,圣上早就对老夫不放心,一直想提拔他所看重的新人取代老夫的位置。”
“这回圣上之所以选择用如此荒唐却又温和的方式,而不是故意寻老夫的错,全在于老夫为相国多年一直战战兢兢的为大唐为百姓做事情……”
王允为官多年,名声一向很好。后来有了瑕疵,多了一个‘嫌贫爱富’的污点,那也是王宝钏那个孽障造了孽,与王允本身是没有多大关联的。
想要让有真本事的王允(季言之)让出相国的位置,唐宣宗只得徐徐又图之。
可以说清河公主的事,只是初步的试探。这么试探的唐宣宗其实也没有想到,季言之仅仅只考虑了半日就一口答应了。唐宣宗狂喜之下,忽略了那一丝异样赶紧下谕旨赐婚。
“既然圣上不思为国为民考虑,一心想扶持溜须拍马之辈取代老夫,老夫倒想看看那溜须拍马之辈能否能够坐稳相国之位。”
一国之重臣的位置,本该慎之又慎。而作为帝王,所学的帝王心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选拔官员,不可凭借个人喜怒任免官员。
唐玄宗晚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因为杨贵妃,就加倍的宠幸口蜜腹剑的奸佞杨国忠,结果导致名将哥舒翰被迫害,从而导致唐军大败。
一场安史之乱,祸乱了大唐的半壁江山,让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
这便是亲小人远贤者的下场。
在季言之来看,原剧情中大唐与西凉的战事起,却依然保持地方安稳,中枢朝廷歌舞升平,有一半王允的功劳。毕竟唐宣宗这个狗皇帝,不是一般的难伺候。
当然了,换做季言之成了王允后,被唐宣宗这么针对,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原剧情中,王允是没有儿子的。可是现在呢,季言之保住了王家唯一传宗接代的独苗苗,疑心病甚重的唐宣宗自然选择拉不好掌控的季言之下回,换他亲信小人上台。
季言之琢磨着就算自己不主动请辞,十有八九也会在他安排好部署好对西凉的战争后,被唐宣宗借机撸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