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帝乡优待政策

但是当这一时刻真的来临的时候,陈州百姓还是一片难过。

他们悲哀于自己收入即将锐减啊。

天知道这几年陈州的地皮涨价有多快,哪怕大家都知道赵大王早晚要走的,可即便如此,陈州的地价比之金陵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当然这一大原因是这里的地皮少。

而且赵大王这几年里陆陆续续的在陈州设立了多所大学,有专业性的,有综合型的,还有军事政治类的,仅仅是这些学校,就能在某种程度上给陈州托底。

事实上,赵亮把宝贵的师资力量投到陈州,投到他老家,这就是在给陈州托底的。

不然呢?

就像老朱家对凤阳那样吗?

后者除了担当着一个中都的名头外,朱元璋的确给自己的老家做了不少扶持工作。

比如说免除税赋和徭役。

在刚建国的时候,朱元璋就宣布免除凤阳、临淮两个县,所有土著居民10年的徭役赋税。

这在性格有点吝啬的朱洪武眼中可能是大手笔了,但实则他落的名头却是小家子气。因为前年之前的刘老三回家的时候,就大手一挥直接永久免除了老家人的所有徭役和赋税,相比之下,朱元璋可不就小气了。

因此朱元璋再次下了一道旨意,永久免除凤阳、临淮二县土著居民的赋税和徭役。

但要看清了,这免除的只是土著居民的赋税徭役,对于外来户,那可就没有这样的特权了。

为了扶持老家的发展,朱元璋想出的一个法子就是移民,不止迁移罪犯,官吏罢职者、民犯流罪者,俱发凤阳屯田耕种,还迁移大量的富商到凤阳来发展当地经济。就跟当年的秦始皇一样。

明初时候,当时整个凤阳县才只有16万人左右,整个凤阳府也才13万人。

战乱和灾年,都是导致这里人口锐减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洪武七年,朱元璋从江南运了14万人前往凤阳府,此后又相继多次移民。从全国各地移民到凤阳府的百姓,有20多万人。

老百姓们是真的不愿意前往凤阳,那地方又不是北上广深,移民到凤阳有什么好政策吗?并没有,免赋税徭役的只是凤阳的土著人,又不是他们?

而且因为明初的功臣团体的主力军都是淮西人,那地方有太多让移民们惹不起的人了。

以至于就有人说了,凤阳为什么自从出了朱皇帝后, 就十年有九年要逃荒了?那就是移民们要回老家。

他们被迁去凤阳的时候,只允许富户带走金银财宝和细软,房产和田地不许带走。

妆成乞丐返乡祭祖!

同样也是收取收取钱财的。

因为正常途径是不可能叫那么多人都回老家的。

赵大王吸取了前辈的教训,先是一步到位的免了淮宁县所有的税赋徭役,然后就是修建学校。

所有的学校每年于当地都有一些的招生名额,这其中的便利有多么巨大,就不言而喻了。

只要老家这边能年年出人才,那怎么去看也不会败得。

一个不是法子的法子,赵亮就等若把整个陈州拉入了‘学区房’序列了。

那要是还一个劲的衰败,他也没啥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