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人走了三个,剩下的两个看起来正常多了。
戴蓝头巾的女知青对楼岚他们无奈地笑了笑,温声道歉:“不好意思,今天上工的时候我们发生了一些工作意见上的冲突,不是对你们有什么意见。刚才那位是吴成梅吴大姐,是我们这几个知青里的老大姐了。最先头那位是李海洋同志,他来了八年了,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别看他沉默寡言不轻易开口说话,为人却很可靠。”
而后又温声细语介绍了自己叫胡丽丽,又指着刚拴好马安置好车板正走过来的男知青说他叫彭五湖。
刚好彭五湖走近,客气地笑了笑,有些亲昵地看了胡丽丽一眼,转而对楼岚四人说:“我们这里条件不好,男女知青隔开,我先带两位男同志进去安顿好床铺,剩下的两位就跟着胡丽丽同志先安置一下吧。”
相较于说话刻薄,长相也有些尖嘴猴腮不好相处的吴成梅来说,眼前的胡丽丽看起来确实更加和善。
周红菊跟汤兰芳不自觉松了口气,对视一眼,乖乖去提了自己的包袱跟着胡丽丽进屋。
另一边,楼岚跟钟援朝则跟着彭五湖进屋往左拐,入目的就是靠墙的一排由石头和木板搭成的大通铺。
至于这几位知青前辈的秉性脾气,楼岚持保留意见不做评价。
第160章 s《边疆知青4》 艰难的现实,诗的远……
进了屋子, 才看清里面的格局。
刚入房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既是厨房又是饭厅的“堂屋”,背后拉了个干草编的垂帘, 而后就是木板隔开的左右两间。
没有门,也谈不上窗, 进来就感觉整个视觉都昏暗下来, 只有进门的旁边有个狭窄的窗户口以作采光及通风。
“堂屋”靠墙的位置有个木板搭的“桌”, 靠墙,放着简单的盐罐子油罐子以及几个粗瓷碗。有铝饭盒在旁边码放着, 看来碗是用来装菜成汤的, 吃饭都各用各的饭盒筷子。
挨着“桌”的就是用来做饭烧水的铁皮炉子, 烧煤炭或干柴,当然,这一片荒凉得还需要他们这些分散在各个戈壁滩上的小分队努力种树,一般还真不好找到柴火拿来烧火。
倒没想到炉子还放在屋里,那刚才他们在外面靠菜地那边的房屋侧后方看见的小炉子是谁在用?看着也不像是长期未用的。
又想到一开始老知青明明说的是六个人, 从祖光全到胡丽丽,说了一圈也没提到第六个人,楼岚心里有了数, 看来这里面还有些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