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新人,虽然废些心力,但他在朝中没有根基,更好她来掌控。
李琬琰忽而想到今年的新科进士常修筠,他的文章她读过,确是个胸有经纬的大才子,听说是连中三元一路考上来的外京人。
李琬琰思索片刻,命人召了常修筠入宫。
见到常修筠本人,不想他竟如此年轻,倒是让李琬琰有些意外,她询问了他几个问题,也算对答如流,最后她有意问了问他对当下朝局的看法。
常修筠想了想:“权臣当道,若想正统不衰,必要蓄积力量,养兵反擒贼王。”
李琬琰暗暗挑眉,不亏是年轻气盛的大才子,如此直言不讳,倒也不怕得罪萧愈。
李琬琰和常修筠在明政殿一聊两个时辰,等回到未央宫时,已过午膳十分,走近寝殿,发觉萧愈竟在里面。
“你不是回王府了吗?”李琬琰有些意外,她走上前,隔着茶案,在萧愈对面坐下。
明琴从外面端了水盆进来,用玫瑰与茉莉汁调的水,李琬琰洗净了手,拿了块茶饼,开始泡茶。
萧愈看着明琴的身影退出殿外,又看了看悠闲泡茶的李琬琰,扯了扯唇角,说不上是何种语气:“本王在这,可是扰了长公主与人谈论风月的雅兴?”
李琬琰闻言不由抬眸看向萧愈,旋即反应过来。
如今皇宫遍布萧愈的眼线,他想知道她在哪,召见了谁,实在易如反掌。
李琬琰煮好茶,先倒了一杯递给萧愈,她笑着向他解释:“那位是我选的新任户部尚书,王爷觉得可还合适?”
萧愈垂眸,看到李琬琰递到眼下的一截皓腕,除了茶香隐隐还有几缕花香。
“长公主看重的人,一向才貌兼修。”
李琬琰怎会听不出萧愈的阴阳怪气,她回忆了一下常修筠的相貌,的确干净清秀,她想了想,又笑着补充:“还年轻有为。”
萧愈闻言,面色瞬间冷了下来,他看着李琬琰,不由眯了眯眼。
李琬琰不想萧愈反应这么大,连忙走到他身旁,抱住他的手臂,哄道:“再如何年轻有为,也不抵王爷掌兵百万的实力。”
萧愈听着李琬琰的恭维,冷笑一声,他抬手捏了捏她的下巴:“本王的确不年轻了,可长公主不也一样…不年轻了。”
他最后一句话,说得一字一顿,尤其是说她不年轻那三个字,说得格外咬牙切齿。
李琬琰心里暗暗腹诽,她再老也比他年岁小,她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敢如此说,她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蛋,仰头问萧愈:“我保养的还算好吧。”
萧愈闻言倒是没反驳,单看李琬琰这张脸蛋,的确猜不出她的年岁。
李琬琰见萧愈不说话,又抬手摸了摸他的脸颊,趁他恼之前,端起茶盏,送到他唇边喂给他喝。
“再不喝就凉了。”
过几日,便是国中一年一度的花朝会,魏人喜簪花,上至皇亲贵戚,群臣王侯,下至商贾百姓,男女老少,皆会在节日之时,簪花于发间。
近几年国中经济不景气,早些年京畿地区还出现过粮荒,李琬琰曾下令关闭了许多花田,改种粮食,花朝会曾落寞几年,尤其是曹猛进京那年,百年流传下的节日,只那一年因战乱而停。
近年李琬琰调整了税法,又整治了一些扰乱花市的商贾,花朝会才又慢慢热闹起来。
李琬琰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少年不曾出宫去看一看花朝会。
所以花朝会当晚,萧愈提议带她出宫转转,她还有些晃神。
萧愈明显看出李琬琰出神的模样,他似乎能猜到她心中所想,抬手在她眼前晃了晃:“走了,再晚赶不上灯会了。”
“我们出行,大张旗鼓的,只怕会打扰百姓。”李琬琰有些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