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准备到处找人的,温童忽而发短信过来:
接班人这个位置,我一定、一定不会让给温乾。
五分钟,
对面又发短信来。第二条补了三行“一定”。
若愚的高考成绩很不理想,本科批次都没到。适逢年+变+改革,班任便语重心长劝少年,能走还是走罢,就不是个读书的料子。
讲真啊,这人教训不吃进嘴、不跌个大马趴都不长记性,这下若愚道悔了,填志愿档好犹豫该不该再来一年。
聿然顶要面子的人。别看平一味袖手掌柜,一见包公,分数冷耳光地扇到脸,也是的,孩不争、软骨头,更要给韩家人看扁了。
她给儿子两条路:要出国,要复读。
直接走专科别想了。你不要脸你妈我还要,我不是歧视啊,只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能坐飞机就别走路。
说是这说,假把式给个人权,其实还是希望他出国。
“道复读意味着嘛?意味你只有一年不到的间冲刺三年都学不好的功课。人家复读,不是基本功还可以就是心思沉得住的,你呢?一门都不门。”
若愚不服,“那我还真就非复读不可了。一样的脑子,凭我拼不过人家呀?”
“个要死啊?反射弧这——长。早干嘛去啦我问你!”
高考连着一个月,母子俩家舌官司不休。七月末开始填报志愿,这槌子响不响都得落了。去学校统一机填那天,原打算让儿子出国的聿然还是叫他去填一个,留条路,万一呢,凡事都有例外啊。
谁道,大清老早地,若愚突然嘴硬头铁,不去了!也不出国,爷就要复读一年。一年不行就两年。不蒸馒头争罢!
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啊。聿然细细一番逼供,才算问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