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合计我这是沾了社会主义大锅饭的光儿,所以我现在是不是应该改口叫孟总了?行啊,我带你去云南。”
“滚犊子!为啥去云南?”
“那有个茶园,马上就不是我的了,花了很多功夫和心思,不带你看看太可惜了。”
孟串儿把筷子递给洗完手的于小山:“你把云南茶园抵了?福建茶园已经给小城了,这事能不能再缓缓……我这边……”
于小山挥舞着筷子大快朵颐:“不聊这个,已经定妥了,吃完饭定机票走人。”
云南的茶园面积不是特别大,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子旁,这村子有些年头,门口就是一个几百平米的宗祠。
客家人宗祠常见,但云南这边延续下来的客家人不常见,而且这个宗祠应该算是其中比较有特点的。主座福寿堂为三进堂加两侧大厢房结构,木构建筑。
四周封火墙,东西并排主次两座。一进正门古朴大气,门墙两侧是宽大厚实的石方柱,门顶有青石板横梁,横梁上方镶嵌着一块青石匾,匾上方方正正的楷体“李氏宗祠”四个大字。
在匾上有一瓦覆木质遮雨飞檐,历经几百年岁月沧桑仍完好无损。“这地儿真好,早知道把古琴带来,弹一曲花好月圆的《良宵引》。”孟串儿摸着雕梁画栋的宗祠大门难得文艺一把。
“你可拉倒吧,再把狼招来!”于小山毫不留情地刺了她一句,狼没招来,招来一个大飞脚,疼得他直龇牙。
村长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穿着蓝布衫,薄黑裤子和一双老头鞋,矍铄精神,显见是跟于小山老熟悉了的,见面连寒暄都没有。
“小山来啦?房间还给你留着呢,没人动,今晚宰只鸡,咱爷俩可以喝点。”
“谢谢李叔,不用忙活,我就是带着我媳妇儿过来看看。”
孟串儿边用手暗暗狠狠掐了一下于小山胳膊边微笑点头示意李叔,从牙缝里挤了一句:“谁是你媳妇儿。”
操!这一下子肯定掐紫了,太特么疼了,还不喊,就只能一面皱眉一面瞪眼一面笑。
李叔一点没发觉,趿拉着老头鞋点点头走了:“茶今年长得很好,别人家都采完了夏茶,咱们家都是古树要慢一点,这个当口你们来最合适。我不耽搁你们了,饭点儿回来就行。”
于小山牵着她的手一路走到茶园,孟串儿看什么都很新鲜:“我还以为你说的三百年老树的普洱会是那种很高很高的参天大树,原来也没有那么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