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大格格这些天经常引着太皇太后往世祖小时候想,太皇太后十分后悔世祖小时候她没好好的照顾他,教导他,以至于母子亲情淡薄,后来世祖更是为了一个女人跟她反目成仇。
如果可以重来,她多想日夜守着他,把亏欠他的那些都给他。
康熙这时候提想废除奶嬷嬷这件事,太皇太后稍一犹豫,就点头答应了,这样也好,祖宗家法是很重要,可一味墨守成规更要不得,知道什么是好的,能大胆革新,才是大清的好皇帝。
康熙没想到太皇太后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顿时备受激励。
正好这时皇太后来了,听到他们的对话,更是一百个赞成废除奶嬷嬷这件事。这些天安嫔可没少在她这里拱火,她每每想起孙夫人,都觉得肝疼。她觉得她就是个小偷,偷了皇上本来属于她的亲情。
那时皇上的亲额娘没了,她也想好好安慰、照顾皇上,可她能吗?她连皇上的面都很少能见到,她再一腔热情,皇上也感觉不到。
赶紧废除,最好能像李氏一样,好好查查孙氏,皇太后才舒服。
后宫三大巨头,一拍即合,这个制度必须废除,多一天都贻害无穷。
那还等什么,康熙当即下旨,以后宫里的阿哥,都可在自己额娘处养到六岁,再去阿哥所自立。也不用奶嬷嬷,六岁,已经基本能处理各种事了,像胤禛。当然,若有不懂的地方,还能向自己的额娘、皇贵妃,甚至他或者皇太后、太皇太后请教。
这样,既能保证阿哥得到良好的照顾,又能让他们慢慢学会独立。
圣旨一出,满宫皆惊。
李氏跟凌普的事刚引起轩然大波,热乎劲还没过呢,又来?
这件事似乎跟太子的事有些关系,又关系不大,皇上怎么突然想起要这样的?
一时间,各种猜测纷至沓来,众人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像惠妃、荣妃这种阿哥满了六岁的,肯定忿忿不平。凭什么,她们养孩子的时候,就得从小放到阿哥所去,母子分离,若她们的孩子也从小在自己身边,惠妃觉得大阿哥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不听她的话,荣妃则觉得她那四个孩子根本不会夭折。
太晚了,皇上这个旨意下的,白便宜了宜妃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