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

语气酸酸的。

杨三嫂听了,也有些酸,是呀,三家六个孩子,只有老大家的长子跟着小姑子住好屋。

其余的还是住在老宅,说得了多少好处那倒不尽然,可要说没有得到好处,也不对。

杨大嫂听了两妯娌的酸言酸语,知道她们的意思,笑着说,“你们说这个,我倒是要好好说道说到。

小妹为啥让建国跟她一起住 ,二弟妹三弟妹难道不明白。

小妹一个人住,不说爹娘就他们兄弟三个也不放心。爹娘不愿意住过来,小妹也不能让她几个哥哥住过来吧。

毕竟几个哥哥都是成了家的,选来选去,当然是建国的年岁最合适。

建国十二岁,比小妹也只小了几岁,也是个半大的孩子,有点什么事,不说帮忙,至少能给我们传点话吧。其余的就只有建民九岁,虽然也不小,但让他一个人给小妹作伴,还是小了点吧?”

这事,她觉得还是自家儿子最适合,当然也当仁不让。

别看给老宅节约的粮食归一大家,可建国跟着小姑子吃的好,油水多,零嘴也多时不时的建国还能留点自己攒下来的零嘴给弟弟妹妹们解解馋。

跟着小姑子住几个月,她发现儿子比以前听话多了,更懂事沉稳 ,还有更讲究,肯定是跟小姑子学的。

在家里还教他弟弟妹妹,这个不许做 ,那个不许做,还让他们讲卫生。

虽然有些习惯她觉得小姑子太讲究了些 ,可也没啥不好。反正好处多过坏处。

杨大嫂的话说完,其余两人心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想说。

儿子年龄是硬伤,能说什么。

两人抿进嘴,默默的干活,只是心里想的是,等下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们多吃一些,把损失给吃回来。

平凡中夹杂着捡漏好处的一天,就在溢满羊肉香味的晚餐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