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领养的小孩,养母在我读大学时去世,养父三年前也离开了。”祯炎顿了顿,“我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我总是做一个同样的梦,一个人走在人群熙熙攘攘的广场上,却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一下子屏住了呼吸。
第21章 祯炎的过去(一) 他们是这世上发现我……
自从有记忆来, 我从不会主动跟别人讲述和谈论自己的家庭和成长环境,这种潜意识应该源自我感情内敛的父母。
他们是典型的六零后,经历过特殊的时代,读书时候赶上文革, 就业时候赶上裁员, 生娃时候赶上独生子女政策。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普遍对事物抱着非黑即白的概念, 对艰苦的生活仍然抱有理想。
即使理想丰满, 现实骨感, 消磨掉了他们心中仅存的一丝热情。他们的信念还在。
我从小的生活按部就班:读书、学习、上大学、工作。不去做很多事情的原因并非因为胆小, 而是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些可以去做的事。
在 局限的认知成长范围里, 促进了我如今性格的形成。
这个不能说好, 也不能说不好。
需要看在那种环境里生存, 比如此刻在港工作, 在人人都急着往前冲的奋斗浪潮里,我这种低调萎缩的性格就很吃亏。
刚和祯炎在一起时, 他问过我家庭情况,我简单介绍说自己是独生子女, 父母已经退休, 目前在老家悠闲地生活。
他们日常打打麻将,找左邻右舍喝喝茶吹吹牛,平时还会跳跳广场舞,我们保持着每日视频通话的习惯。
除了谈论到我将来恋爱婚姻的话题,我妈一直是一位温文尔雅的中老年太太。
听到我和父母保持每日通话的习惯,祯炎眼里闪过一道光,他的语气既羡慕又好奇,“哦?每天怎么会有说不完的话?跟父母相处,难道是跟谈恋爱一样?”
“也不是啦, 因为我在外地工作,独自居住,我妈曾经在新闻里看到过关于独居女不好的报道,从此就和我养成了每晚归家后视频十分钟的习惯。主要是为了报平安,让他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