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郑莹颖还记得,那天特别热。太阳烤的人脸都要化掉。

他们一群即将升进高中的中学生,前半段还活蹦乱跳互相招呼着去这边逛逛那边看看。等到十点过后日头毒起来,人就像块儿蜡一般,越走越软越走越瘫,最后几乎整个儿化成泥粘在路面上。

好在几个班委早就提前做好功课,及时搬来风扇凉水,鼓动着大家再坚持坚持——前头就是水巷桥。碧波绿水,翠竹荫荫,月亮拱桥横卧水上,两岸还有白墙黑瓦临水而建的六百年古宅村落——正是江南水乡在诗词之中该有的模样。

而且你猜怎么着?那边不但有风有水有荫凉,还有栉词鳞比的工坊绣楼、客栈酒家。咱们可以在那儿吹风看景吃午饭,吃完饭就地歇歇晌,不用顶着日头往前走了!

他们没有说谎,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没料到,明天还有一群富二代要来玩。

很多年后郑莹颖想到她那一次毕业旅行,还是会懊恼不已——苏禾他们不知道很正常,可她却是从国际学校转过去的啊,她还提前接到了预警。她该猜到的。

——这群富二代们就算没有出国去旅行,他们的预算也不会因此缩减。

——而且他们爱玩、会玩,还有钱玩。又突然因为选在国内而省下一大笔时间和预算,那当然是要玩得大一些。

——他们包下了水巷桥,并且包了不止两天。

因为他们要把这里临时改造成大型浸入式体验的活动场所,当然需要提前布置。不然难道还要等他们来玩那天,耽误自己的时间去等待改造完成吗?

那会儿古镇旅游开发还不成熟,这些民宅也确实大都是居民祖传的私宅,还没有被纳入统一管理。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接待哪些客人,不接待哪些客人——当然就算日后纳入了统一管理,也没有规定说就不能被商业包场,无非会提前通知好,某某区因故暂时不开放游览。

总之,这群孩子们没有得到提前通知。

他们望梅止渴的冲向水巷桥,近前才发现——这个地标式古村镇的核心区域,不但附近所有民宿都被人包下了,最中央的三家客栈一个酒家八间商铺更是已经彻底被改造得妈都认不出。店员全都在试古装、改造型倒也罢了,连店铺内的货品也全都给换成了朴拙的民俗手工品之类。

——他们甚至还拿着《随园食单》和《调鼎集》在讨论明天的菜单!

场景设置的还原度,一度让附中这些朴素单纯的孩子们怀疑,到底是他们穿越了,还是这边在拍电视剧。

……直到他们发现,正在现场热火朝天的指挥、验收着场景的负责人,是个跟他们一般大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