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是孟周翰那副模样——苏禾稍稍脑补了一下,发现还挺难想象的,孟周翰对她来说太陌生了。根本就是纯然无感,连代入都代入不了。于是她也就懒得多想了。
“其实你也不必追求‘只有你才能做的事’。”想到昨晚他倾吐的烦恼,她也不知不觉就敞开了话匣子,“小凡是特别的,他是一个创作者。所以才会有一些东西只有他才能做出来,哪怕那些东西没有流行起来,懂行的人也都能从中看出独一无二的才华和心性。”
她始终都是为此感到骄傲的,她是一个曾经放弃过梦想的人,所以她很清楚,热爱并且有才能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她爱的人,在他热爱的东西上充满才华,她感谢命运对他温柔相待。
“但是有意义的,未必就只有独一无二的东西……这个道理你也明白吧。”
孟周翰就想起——昨夜他似乎曾因“找不到只有我才能做的事”而沮丧。她应该是在回答他的疑惑吧。
……虽然很想逞强,但他确实是需要有人为他指点迷津,至少给他一些思路和建议的。
于是就默不作声的听着。
“我做的工作肯定不是独一无二,只有我能做的。有很多人都能做、在做,并且做得比我更好。”苏禾就说,“我并非不可替代。但我所做一切,肯定也是有意义的。”
年纪小的时候不懂,总觉得只有成为居里夫人那样的人才是实现理想。只有像爱因斯坦、波尔、薛定谔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物理学家。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天才后,就不敢去学物理专业了。但实际开始科研时,慢慢也就明白了——她误解了物理学。
包括物理在内的一切科学里,真正能作出彪炳史册的成就的科学家,到底只是少数。这个行业里更多的人,所做的工作更像是搭建通向“成果”的阶梯——或者说共同构建起“巨人的肩膀”。一点一滴的探索和阐明未知,最终无数微小的成果积累起来,构成了“天才”们实现突破和飞跃的量变基础。
这里需要天才的头脑,同样也需要扎实去做繁琐的验证、试错、推导、总结……的科研工作者。
并且就算是天才,除非无师自通,否则他的成果也肯定得脱胎于他的“科研工作”。
——她当然也在为自己能成为取得突破的那个“天才”而努力。
不过,这些孟周翰未必愿意听吧——毕竟他是孟周翰,生来就坐拥千亿资产的天选之人。他未经历任何挫折,只需锁定宏伟远大的目标。
他寻找的“意义”,应当不是这样的。
“也有一些事,看似谁都能做,却需要很高的才华才能做好。”苏禾想了想,“但是有这些才华的人,好像都已经涌进你们所说的红海蓝海里去了。变相说来,能做好的人里,只有你愿意去做的事,其实也就是只有你能做的事吧。如果你真的这么焦灼于寻找意义,可以去试试看。”
“以及,”她顿了顿,“你让我觉得,孟周翰是个很不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