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又吵吵着说了半天,陶贵也不乐意管了,叫人去请大队长和陶家一位七十岁的叔公来见证,开始分家。
大队长和陶叔公过来都惊讶得要命,陶睿结婚,哪有在大喜的日子分家的?这不是让外人看笑话吗?两人来了连忙劝,怎么都觉得这事儿不行。
陶家人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几兄弟下午都商量好了,分家一定要乐呵呵地分,这样外人才说不出闲话来。他们不是闹矛盾分的,他们就是树大分枝,几兄弟全结婚了才各过各的,是和平分家。
大队长和陶叔公见他们这么坚持,也没啥说的了,那就分呗。
左邻右舍听说了,都过来看热闹,没一会儿院子里就站了二十多个人,见证着陶家这场喜悦和平的分家,陶家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呢。
家里六只鸡,正好五个儿子加上二老算六份,直接分了。农具、锅碗瓢盆、粮食、存款这些全都平分成六份,桌子凳子就共用,反正大伙儿还是住在一个院子里。灶台烧饭就轮着来,或者以后商量怎么搭伙吃饭也行。
再就是自留地那点东西,也划出六份来分了。各屋的东西归各屋,谁也不用拿出来,这就算分利索了。
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存款,但一大家子这么多张嘴,吃穿用的啥都要花钱,真是没存下多少,只有五百出头。
五百在这个年代乍一听是挺多,但现在分成六份,给几个儿子一家八十,剩下个一百多归二老。票是紧缺的,根本没多少票,平分六份之后,每份就没剩几张了。
宋灵芝看着几个儿媳妇拿到钱那掩饰不住的喜悦,心里叹了口气。她当年也以为分家了特别好,可自己当家做主才知道有多少事要操心。
合在一起是有不公平的时候,但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没困难呢?不分家,那谁有困难都可以先用这五百块。可分了家,有没有困难就这八十了,真要突然伤了病了,单借医药费都能难死。
但事已至此,她什么都没说,面上还是乐呵呵的。她心疼小儿子小儿媳,结婚当天就遇上分家,当然不能让外人说闲话,装也要装出个乐模样来。
她还置办了一桌新菜,招呼在场的都吃几口,喝杯酒再走,乐呵呵地说:“我和老陶总算将几个儿子养大了,让他们成家了。往后啊,他们都得自己立住了,我们两个老的就不掺和了。”
大伙儿笑道:“陶婶你和陶叔可不老,今天穿上新衣服一下子年轻十岁啊。”
陶贵也笑道:“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天我家老五结婚,几个儿子也独立了,双喜临门,来,大伙儿喝一杯,谢谢你们来见证了!”
“客气,客气。”大家真的挺惊讶的,十个分家的有八个不痛快,真没见过陶家这么乐呵着分家的,还说是喜事呢。不过可能人家想法不一样啊,就觉得儿子独立起来是好事,也不一定。
虽然大家都不太理解陶家,但陶家面子做足了,确实没人说闲话,都觉得这两口子够干脆的,主意正。